继续 需求第一定律,昨天讲需求第一定律的含义就是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跌,需求量上升。
供应曲线
那么,如果价格一直上升呢,那需求量会不会变成负数呢?答案是会的,就是说价格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求量就会变成负数的,意思就是说需求变成供给。什么意思呢,这商品价格不断飙升,既然这么好赚,我不买了,我改卖了,就是你从需求者变成了供给者。
交易剩余
讲到需求曲线,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叫“剩余”。
好,下面这句话的知识点非常多。
看上图曲线上的任何一个点,都是代表一个人对这件商品在这个单位上面的个人估值,也就是说,他愿意为了获得这个单位的服务所愿意付出的最大代价,即最多的其他商品。
但是,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跟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有很大的差距。那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比方说,你的冰箱里有各种各样的食品,价值就当它大概300元钱吧。这时候突然停电了,没电了三百元的食物就坏了呀。这时候,如果有人说,他愿意提供点,那你愿意付多少钱呢?
1块,2块自不必说,恐怕200元你也是愿意支付的吧,比较冰箱里的食物值300元,花200元保住它们不变垃圾,也是值得的。但是平常你一天花在冰箱上的电大概最多也就一两元钱吧,那这一两元与300元钱之间的差距就叫剩余。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消费各种各样的商品所享受到的剩余是巨大的。
当然,生产者和商品提供者,他们也是在享受很大的剩余。
比方说,发电厂卖给我们的点是5毛一度,但实际上,价格低点他们也是愿意卖的,比如4.9毛,4.8毛他们也是卖的,不是说低于5毛他们就改卖其他商品了,所以他们也享受了他们对点的个人估值和电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价,即剩余。
所以说,只要有交易,买卖双方就都能够享受到交易剩余。
交易剩余这个概念,在后面课程反垄断法,价格歧视,还有各种各样的营销策略的对错的时候,都还会用得上。
课后思考题:我们讲凡是交易就有剩余,有剩余,买卖双方都皆大欢喜。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所谓的价格法,专门打击商人定价过高的行为呢?
因为大部分的民众并没有受过经济学思维的训练,所以主观上会认为涨价就是剥夺穷人的利益,所以民声容易躁动,所以国家从维稳的角度考虑,还是要适当顺应民意,不能让价格哄抬到高出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范围。所以一般来说,政府对这些价格有约束的一般都是大众性消费品之类的商品,比如,水电煤气等等,而不会对奢侈品有什么价格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