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瓷器是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在瓷器上得以充分浸透展示的杰出的物化结晶,是中国思想文化艺术史律动中不可或缺的优美动人的音符。两宋时代,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的理学,不仅为封建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而且深远地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审美风气。所以两宋器物的制作,极致简洁而又富有诗情画意,精、气、神充盈,追求单纯的釉色与线条之美,迎合了思想文化艺术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们的秉性趣味,艺精品高。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哥窑器形多以青铜器为本,胎质分为灰、油灰、黑、赭 等色,釉质分为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米黄等色,釉 间开裂“金丝铁线”。
我国青铜器的历史悠久漫长。在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以祭祀、战争等方面。“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作为用以祭祀的青铜器则尤为重要,其造型有鼎、簋、簠、尊等等,多造型硕大雄壮,纹饰瑰丽。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象征。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古铜器仿制高峰期。在宋代,随着金石学的兴起,不论王室抑或庶民,都以收藏商周青铜器为乐事。其间或出于复古宣传传统礼教之目的,或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尊重与爱好等原因,仿古青铜器出现。
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绝技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
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柳叶,有的像蟹爪。
他欲哭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
现在传世哥窑瓷器中,尤以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那件清宫旧藏的宋哥窑鱼耳炉闻名天下,清代乾隆皇帝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炉之外底。诗云:“伊谁换夕熏,香讶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辩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诗后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足见乾隆皇帝对宋哥窑鱼耳炉喜爱之深。虽乾隆朝对宋瓷多有仿制,且穷工毕技、精品百出,然在弘历心中与宋之鱼耳炉又何能比肩?今乾隆本朝官窑已是洛阳纸贵、千金难求,令皇帝爱不释手的宋哥窑又该价值几何?
哥窑真品数百年来深得世人珍视,当中能得以目睹真容、抚鉴亲赏者寥寥无几,故明中后期摹古成风,精仿者颇具宋哥遗韵。入清以降,好古天子乾隆皇帝品鉴内府旧藏文物时对哥窑颇为推崇,在《清高宗御制诗集》中其曾对历代陶瓷赞咏诗共一百九十九首,其中赞咏哥窑为二十首。诗文之中流露出其对哥窑独特之珍爱。如《咏哥窑周素尊》「古质天然朴不华」(《御制诗四集》卷之五十),《咏哥窑葵花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御制诗四集》卷之四十二)。弘历还谕旨宫廷画师绘制《珍陶萃美》、《精陶韫古》二册页,收入多件哥窑佳器,以供时刻鉴赏之需。乾隆皇帝曾如此赞颂和推崇哥窑,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正因为如此才得以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
今日推荐
哥窑双耳四方瓶
今日展赏一件宋哥窑双耳四方瓶。高:24.5cm 口径:9.4cm 此其施青灰色釉色双耳四方瓶,通体可见开片纹,自然开洒,如金丝铁线。上手展目,但见其釉肥厚,釉质如呈橘皮之状,釉色亚光温润,具酥油之质感。
本器两个特点,其一,器形乃四方,较之通常圆形制作难度更大,更为少见;
复观其底,可见其露胎质色乌黑,老态龙钟,正为古言之污泥窑,此其之胎色当可实证矣。显而易见,无论釉色釉质抑或是胎色,有此诸般品貌质地之特征,当无话可说,无疑可生,实为到代之宋哥窑器矣。
此双耳瓶通体施青灰色釉,釉色莹润,以灰青为主泛米黄色,釉面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金丝铁线”纹片;开片自然,错落有致,纵横交织如网,层层迭迭,晶莹透亮,在青釉的掩映下,犹如冬天江河里的冰块碎裂,相得益彰,饶有趣味。
本品为其庋藏之佳器,亦见证其对哥窑隽品甄选之独特。大器端正,充分显示古人高超设计与烧制精工技巧。
乾隆御制诗中亦有论哥窑器一诗:﹁铁足腰圆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而今景德翻新样,复古成不易云云﹂,并﹁乾隆丙申御题﹂,钤﹁古香﹂印。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其余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
可见这些瓷器在乾隆时期已经十分珍贵。
乾隆皇帝曾如此赋诗赞颂哥窑,正是反映了哥窑在艺术上追求质朴无华、淡雅自然,极易触动文人内心深处,从而铸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不可泯灭的精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