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峰
各位好,我是安峰。
我过去是一个有着长达20多年超级重度社交恐惧症和超级重度口吃恐惧症的人。后来在没有看过心理医生,没有吃过一粒药也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之下,自救成功彻底摆脱了困扰我长达20多年的世界性难题——社交恐惧症和口吃恐惧症!
在心理学看来,社交恐惧症是很难治愈的。但知道吗?滑稽的是——我本人仅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摆脱了困扰我长达20多年的社交恐惧症!我不仅自救摆脱了社恐,还将自己的成功经验研究成世界范围内第一套专门针对社交恐惧症,自信心以及超级演讲口才的专业技术——《安峰超越技术》。而心理学之所以认为社交恐惧症很难治愈,其实原因很简单——经验的缺失!
真相是怎样的呢?其实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安峰超越技术一直倡导的——走出社恐,最多5天就够了!
今天我想要与各位谈论的主题可能会让大家尤其是那些不擅长与人聊天的朋友们感到有些尴尬,有些难堪,有些不适,有些难受。
是的,看题目就知道了是吧,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尬 聊 恐 惧!
你们之所以觉得今天这个主题会让你们尴尬难堪,其实就说明了尬聊恐惧可能正是你们的一个困扰。所以,既然是困扰,你们就要直面问题!
来,我们开始吧。
“尬聊” 这个词汇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时间并不长,但由于网络的疯狂传播性,“尬聊” 已经被广大网民评为网络十大流行语之一。网络时代,死宅很多,死宅中大部分人不擅长社交。所以他们也就不会和人聊天,不擅长与人交流。所以,尬聊在他们这类人当中出现的情况也相对比较多一些。也正是因为如此,尬聊这个词汇可能正是被才死宅们借助网络炒作的火了起来。就像心理学中的 “接纳自己” 和 “无条件自信” 那样被被疯狂炒作一样。
而心理学为何要疯狂炒作接纳自己和无条件自信,在以后的文字课程中我们会有论述。当然这个现象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国人心理健康岌岌可危的这一事实。
首先,在弄清尬聊恐惧之前我们要看看什么是尬聊?
网络对尬聊的定义是:尴尬的聊天。尴尬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交际中陷入一种无不所措,无所适从,难为情的处境。
而我对尬聊的定义则与之不同。
我对尬聊的定义是:在交际或交流中,有一方或者双方出现不想,不愿,不会聊天但由于客观情景或者其他主观因素又必须要交流从而产生的一种难为情且无所适从的聊天状态称之为——尬聊。
我想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尴尬或者尬聊。尬聊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
一般情况下,尬聊在朋友之间不大会出现,尤其是熟悉的朋友间。他反而常常会出现在半生不熟的人之间。就像陌生人刚开始见面时由于对彼此不够熟悉从而出现的紧张情绪一样。尤其是在工作中。比如一个销售经理去谈客户,因为销售经理要时刻观察客户的情绪状态和心情,要对客户体察入微,为了留住客户,为了签一个大单,他自认为不能给客户喘息和考虑的机会。于是便开始尬聊,开始没话找话说。客户要是知趣与他互动还好,如果客户心思不够细腻,粗枝大叶的话,那销售经理可就尴尬了,他必须要不断地寻找话题。
想一想,此情此景的确令人有些尴尬。但,这毕竟只是由于工作的需要才会出现的尬聊。而双方当事人对此也都能理解,同时我相信彼此也是心照不宣的,谁也都不会在乎,事后对尬聊这事也大概不会放在心中而久久不能平静。
但尬聊恐惧者则不一样,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尬聊恐惧。
尬聊恐惧又是我造的一个词汇。交流恐惧也是我造的一个术语。而我把尬聊恐惧归纳为交流恐惧之中。但大家要知道,交流恐惧是属于社交恐惧的一种。所以,尬聊恐惧也就属于社交恐惧的一种,只不过尬聊恐惧通常情况下不太会称为社恐者的而主要困扰罢了。
想一想,我过去似乎也曾经,大概,或许,应该有过那么一点点轻微的尬聊恐惧吧。但因为我关注更多的是我自己其他而困扰,所以尬聊恐惧一直没有得到强化。再加上我突破了自己后,口才变得非常了得。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在无时无刻都是有话说的,几乎没有我没话说的时候,所以一般我与人聊天不会出现尬聊的情况。等我说累了,双方也熟了,也就不会觉得尴尬了。但有很多社交恐惧者,却被尬聊困扰着。我曾经遇到一个咨客,他对我说他下班与同事一起走的过程中总是在为说不说话而痛苦。说话吧,真的好累,心里并不想说话。不说吧又觉得尴尬难耐!他每天为此而感到苦恼,甚至会为此而逃避与同事一起走路。这是典型的尬聊恐惧。
所以接下来,我就要在这与大家分析一下尬聊恐惧产生的原因。形成尬聊恐惧的原因真的有很多,今天呢我们只说其中一点!
有尬聊恐惧的人,通常幼年都是在父母非常严厉挑剔的家庭教育中长大的。尤其是在社交礼仪礼貌和客套这方面,父母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过于严苛的要求。
举个例子,小明今年16岁,由于平日里父母对他的教育多是以否定为主,所以他是一个很不自信的男孩子。小明的的父母很看重社交礼仪。家里每每来客人,父母都会让小明与客人既要礼貌又要客气的寒暄客套。还最好是不卑不亢的,恰到好处的。小明心里不想也不愿,因为他感觉,自己已经被父母控制了16年!小明觉得被父母这样控制真的好累!他想反抗,但由于年幼力薄,每次的反抗都被父母大人镇压了下来!在交际场合,每每当他不想再按照父母的意愿对客人奉上一副笑脸时,父母则会当场指责他:
你怎么不和客人说话啊?
你怎么不给客人倒茶啊?
你怎么不给客人剥桔子啊?
你怎么不问问客人吃饭没啊?
你怎么 就让人家在那干坐着啊?
你怎么那么没礼貌啊?
父母的这些话无非就是告诉小明:你是个不懂事不会社交的孩子!你必须要不断地去客人寻找话题聊,不能对客人有半点的冷落,否则就是不对!
于是无奈,小明又开始被动的,无奈的,服从命令似的去与客人说话,寒暄。时不时他的父母还会对他说的话加以纠正:哪有你那么说话的啊,这么大孩子真不会说话..... 而这样的否定,挑剔与指责可能要持续到客人走后的1个小时,2个小时,甚至是次日,再次日......
我想,以上这样的情景描述不用说太多各位就已经深有同感了吧?怎么样?有没有找到你们原生家庭的影子?
所以,久而久之小明就开始形成了:自己是个不懂事,不会社交,不会说话的人。自己在面对别人时一定要不断地与对方交流,这样才够有礼貌,才能够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否则别人就会挑剔自己,否定自己。别人就会对自己的印象不好,甚至别人还会因此而看不起自己! 自己在别人的心中的形象就会一落千丈,自己就会是无价值的,就会像个傻帽一样这样的想法!
小明带着“我不懂事,我不会社交”的想法去面对社交,他会怎样?他从小形成的自卑感,也有对父母的反抗,让他不再想与人说话。但同时每当他面对别人时又会跳出一个想法:自己做的不够好,别人会挑剔自己,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最佳表现,甚至要去讨好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他还必须要与人说话而且要做到完美才可以!所以,小明便逐渐开始在交际中尤其是与人聊天中更多的体会到尴尬。
他不想说话,他真的不想说话。但不说话又是不对的。但说话,因为他的过度紧张,又让他找不到任何话题,他常常会大脑一片空白!所以,他一直在说与不说中徘徊冲突。他真的紧张而且尴尬,他感觉别人也尴尬。
他一直在说与不说中徘徊冲突。他的心,真的好累!
以后呢,只要遇到社交场合,小明的大脑里首先跳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与人交流好尴尬,我想说但又不知道说什么?不说,尴尬的气氛真的让人难受至极,痛苦到窒息!这样的一场社交下来,心理能量恐怕早已被内心的冲突消耗掉了了一大半!
一个尬聊恐惧者就此诞生!
2019年7月29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