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科学与哲学也呈现了这个趋势。早期的科学、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而随着自身的发展,科学逐渐从哲学体系中分离出来,并独自壮大,渐行渐远……不对,现在又回头了,因为到了量子物理学的层面,发现完全摒弃主观观测是不可能的,于是又重新探寻主客观的结合点。
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用物质的自我运动解释了自然界、生命有机体以及人的产生与发展,体现出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他唯一的理论兴趣在于探讨人类解放之路。人是环境的产物,马克思特有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是用实践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从而也是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实践唯物主义,以实践唯物主义概括他的哲学思想是恰当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前者是本体论,后者是人的解放理论,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实践与科学同步。
所以,脱离人的客观自然,究竟是否存在?否定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文明,只承认自然农耕经济下的文明才是和谐的文明,才是反自然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身,便是自然的本身。简单来说,环保的方法不是限制、不是退回到没有工业的层面,不是减少,而应该是增加,是进一步推动,直到有新的突破,与环境之间形成更良好和成熟的形态。
心理学也是脱胎于哲学,目前的主流心理学走的是实证主义路线,主张科学的研究,只是由于心理学的特点,实验很难设计,存在了太多伦理的问题,虽然阻力重重,但是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依托科学的思维和证明的方法,得到了飞速的进步。不过,完全抛弃哲学观点研究心理学是不可能的,没有绝对的唯物主义,否则会落入机械唯物论。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在自己认识世界的哲学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咨询,接纳自己认可的内容和方法。如果遇到不同派系的观点和技能,不认同和会使用能否并存,也和个人的包容能力有关。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是完全不认同的哲学观的内容,那么技能的使用肯定有所缺憾,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不去使用。
这几天的讨论,其实表现出更多的兼容并蓄,人本是对工业化的反思,作为基础的观点,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一者先验,一者经验,又分别侧重于过去曾经的经历,从中找到症结所在;另一个侧重于当下感受,探寻情绪的目的。在具体的咨询中,成长的经历和当下的感受我在交谈中都会涉及,从中去寻找求助者有所触动的部分,但是更偏当下,将过去的原因和经历作为背景,从而帮助自己去理解求助者的感受和思维。
有待更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