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任何一本书名中带有“圣经”或“宝典”字样的书,我都会带着“挑刺”的眼光去看。一方面,感觉这类高大上的词已经被用俗了,另一方面,敢用这么神圣的词,作者要么是“大忽悠”,要么是过于自信。但是尼基·斯坦顿的这本《沟通圣经》给我的感觉却不一样。
刚拿到手的时候,大体瞄了几眼,感觉更倾向于“方法论”层面,干货太多,看起来会比较枯燥。静下心来读,却发现是本好书,内容丰富,结构完整,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
当今世界,随着网络和手机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极大地改变。但是,在“低头族”“手机党”横行的今天,我们却发现遇到的沟通问题越来越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是手机的原因么?并不是。因为,沟通的基本方式没有变,“文字”和“行动”依然是我们所倚仗的,手机只是沟通的工具而已。以最恰当的方式,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这才是真正的沟通。
1、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
工作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沟通。沟通不畅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人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你是否曾认真考虑过: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吗?这是我想达到的效果吗?这真是我想说的话吗?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沟通呢?这本书指出,一个有效的沟通需要达成四个目标:被接收(被听到或被读到)、被理解、被接受、使对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或态度)。
只要没达到其中任何一个目标,沟通就失败了。但是,知易行难。沟通失败往往会带来挫折感以及不满的情绪,更容易让人们落入互相抱怨和互相指责之中。更糟糕的是,沟通的质量还会随着场面的失控以及关系的破裂而变得更加糟糕。
2、影响沟通效果的因素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达成有效的沟通呢?归根到底,是沟通的双方没有实现互相理解。有一些常见的因素影响了我们沟通的效果。
感受不同:不同年龄、国籍、文化、教育、职业、性别、地位、个性的人,对于同样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感受。感受不同,往往也是许多沟通障碍的根源。
妄下结论: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预期会看到的,只听到自己预期会听到的,而非完整接收实际存在的整体,其结果常常就是“捕风捉影”,妄下结论。
刻板印象:我们必须从经验中学习,因此我们常倾向于把人归类在特定的框架中。
缺乏兴趣:沟通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对方对你的信息兴趣缺乏。
缺乏知识:如果对方的教育背景与你很不一样,或是对谈话主题了解极少,要有效沟通就很困难。
表达困难:如果你找不到恰当的字眼来表达你的想法,势必会影响沟通的过程。
情绪因素:接收者和沟通者的情绪,也可能成为沟通的障碍。因此,应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跟他人沟通,以免语无伦次或口无遮拦。但反过来说,适当的情绪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如果你的声音里没有一点情绪或热忱,对方大概也不会想听你说话。
个性因素:不只是人的个性不同会引起问题,我们自己的行为也会影响对方的行为,这种“个性不合”是沟通失败最常见的一种原因。
对他人观点的理解和诠释,跟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密切相关。但是,为了实现有效的沟通,你还必须注意三个方面:正确的诠释和理解对方的话、注重非语言的沟通,以及学会倾听。
3、正确诠释和理解对方的话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常常会遇到问题或障碍。我们常听到自己或对方说“你还是没听懂我的意思”等类似的话。每当我们试着与他人沟通时,似乎总有什么阻碍沟通过程,使对方无法理解我们的意思。
有时候,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其实是我们个人对文字意义诠释的差别。对于文字(语言信息)或非语言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同理,身处不同的时间和情境时,一个人对文字语言的诠释也可能不一样。
我们如何看待他人以及他人的话,大部分取决于我们过去的经验。在不同情境之间寻找类似之处能有所帮助,但也存在着危险性,因为我们可能会假设眼前这个情境与某个情境类似,因而假设自己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
其中的危险就潜藏在你的预期当中:如果你完全按照以前的经验,往往会形成先入为主的感觉。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事情确实按照你的想法发展了,你就会觉得自己经验和预期得到了证实。
4、注重非语言的沟通
我们当然并不只是通过文字进行沟通,语言沟通只是基础。每一次我们与他人沟通时,同时也会通过其他各种方式传达信息。这种非语言或文字的沟通,就叫作“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包括:
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点头、摇头等。
肢体动作:利用双手或身体的动作,解释或强调语言信息。
身体姿势:站姿或坐姿。
目光接触:是否看着对方,或是看着对方的时间长短。
非语言沟通还包括口头文字或书面文字的非语言部分,例如:
口头文字的非语言部分:音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音色和音质。(又称作“周边语言”“辅助语言”“副语言”)
书面文字的非语言部分:字迹、排版、组织、整洁和整体视觉印象。
人类在沟通时,都会伴随着这种非语言的沟通,这些信息是非常具有传达力的。对方会使用这些线索去阐释你的意思,特别是当你的语言与行为互相矛盾时,对方甚至会过度解读背后的隐含信息,而不理会文字本身的意思。
5、良好的倾听是沟通的基础
我们很容易只从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忘了对方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其实要做到良好的倾听,最简单的办法,也是最基础的办法就是「专心」,专心在对方的身上,专心在对方的话上。文中给出了增进倾听技巧的10个方法:
准备好去听: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技巧,需要付出积极的努力,「准备好」其实是一种积极的倾听态度。
充满好奇:听不到对方的声音,听者也负有一半的责任,对于对方、对于对方的话,你心里面充满了好奇吗?
心胸开阔:知道自己有哪些偏见,能把不合意的信息吸收到而不是排斥掉吗?
听出重点:不好的听者通常只会听事件的部分,听出重点的能力取决于辨认信息结构过渡语言与重复部分的能力。
批判性倾听:对说话者提出的假设与理由带着中立而批判的态度,仔细衡量各种证据的价值与主题背后的逻辑基础。
避免分心:人的注意力会不断地变动起伏,分心非常容易,也许别人不是好听者,但是你可以证明你是好听者。
学会笔记:如果所说的内容对你很重要,最好把重点简单记下来。
协助说话者:在倾听的过程当中,学会用多种方式鼓励说话者,让对方感觉到你确实在专心的听。
积极回应:学会先回应对方说过的话,然后再开始自己的内容,同时也能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听懂对方的意思了。
绝不插话:克制住自己的嘴,如果对方停顿了,并不表示他已经说完了,所以要有耐心留出空间。
6、如何实现有效的沟通?
沟通的目的包含“告知、说服、影响、教育、同情、娱乐、建议、解释”等。身为接收者或沟通者,我们可以主动改变各种条件,让双方的沟通进行得更顺利。
实现有效沟通的第一条定律就是“三思而后行”。不管是要进行什么样的沟通,事先自问下面列出这五个方面的简单问题,不但能使你的沟通更有机会成功,还能够使你沟通起来更轻松。
原因(目的):我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沟通?我希望以此引起什么结果?
对象:谁是我的听众或读者?他们有什么样的个性、教育背景、年龄、地位?
时间和地点:对方会在哪里接收我的信息?我的信息处在整个事件的哪个环节?
内容(主题):我到底想说什么?我需要说什么?对方需要知道什么?
方式(语气和风格):如何传达我的信息?什么沟通媒介最合适?
沟通,本质上是沟通双方通过语言、文字和非语言因素让对方接收、理解、接受自己的看法,消除沟通障碍,达到目的的过程。
这本书给出了有效沟通的6C原则:清晰(clear)-积极(constructive)-简洁(concise)-正确(correct)-礼貌(courteous)-完整(complete)。我们可以参照这六个原则,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水平。
这本书包含沟通的过程、意义、障碍、步骤等内容,同时强调非语言沟通、聆听、阅读、视觉沟通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各种视觉辅助工具。
如果你希望系统地提升自己听、说、读、写的技巧,以及学会如何应对具体的沟通情景,如电话、谈话、会议、演讲、写信、电子邮件等,那这本“圣经”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照例,是这本书的思维导图。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归纳的,方便大家分主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