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触动心弦的秘诀(包利民)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写出来的文章很平淡,或者是总觉得缺了些什么,从而导致感染力不足,甚至谈不上有什么感染力。一篇文章的饱满,并不是指字数多少,也不一定是指情节多少细节多少,而是指其中蕴含的情感浓度,或者是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感悟深度。

感染力一词在文学作品方面的意思是,能具有让读者产生相同情感的力量,或具有启发智慧及激励感情的能力。那么,要使文章有感染力,就得使文章具备这种力量和能力。

那么,到底怎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我简单从以下两方面讲讲。

一、有所见,也要有所感

顾名思义,就是在文章中,不但要有描写,就是描写景物人物、物、场景等等,还要有你的由所见而生发出的所感。这里的“感",是指心情、感受、情感或者感悟。既有所见,又有所感,文章オ会具有感染力。否则,只是纯说明介绍说明性的文字。

特别是那些写景类,写物类,写饮食类,弄不好就成了说明文。要知道,读者读文章,不是为了看景,那样的话不如直接看照片。也不是为了看产品介绍,如果想看什么东西,网上尽可搜来看,介绍得更详细。也不是看某种食品怎么做,有什么好处。更不是为了了解某物什么样有什么用,读者是在看情节,在体会某种情感,在感受某种心情或者情绪的変化时,带给自己的影响。   

所以,写景物食品这类的文章,如果没有所感,即使描写的语言再优美,即使你把那个物介绍得再详细,即使你把食品的取材制作过程说明得再细致,也是无用的,依然只是华丽的尸体旅游指南、物品说明和食谱菜谱。   

旅游景物类的文章,为了不写成景点介绍,不写成旅游指南,就一定要有所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心情感受。    先看一篇例文大概了解下:

行走在黄河与贺兰山之间包利民

这是与贺兰山第二次见面了。在宁夏的石嘴山,遥望那深浓高耸的山影,仿佛依然可以

听见金戈铁马踏破猎猎的清晨,山顶浮云千载不変,承载着太多凝望的遐想。

由石嘴山北穿内蒙去乌达,一路上黄河忽隐忽现。这一段黄河是由南到北流淌,河面不是很宽广,可依然令我激动不已。黄河在我心中,比贺兰山要沉重得多。愈走愈是荒凉,沙化的土地之上,生长着一丛丛不知名的植物,一直绵延到远方。而远方,贺兰山峰峦连绵,延伸到更远方。有雾气四处弥漫,淡青的山峰慢慢地朦胧起来。   

随着公路的蜿蜒,黄河忽远忽近,而那一脉山峰却一直高高矗立,不断地变换着方向。太阳高高升起,雾气散尽,天空空空荡荡,无风无云,偶尔有飞鸟闪没入远方。那一河流水透着深红,仿佛渗进了远古将士的热血。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曾经是古战场吧,要不风怎么能如此凄凉,山又怎么会如此悲壮。

车窗外的黄河再一次失去了影踪,于是便转头去看贺兰山,此时可以看清它的余脉,越远而越低小,淡得和远天浑成一体。遥想当年岳飞率领子弟兵深入蛮荒,那一腔热血该如这黄河奔腾吧!黄沙百战穿金甲,归去的有着另一番际遇,而死去的,犹是春梦里人,留下的只能是后人无尽的追思与感慨。而如今,四海澄清,而故垒萧萧,那份悲凉竟穿越千载,直入人心。

当黄河再一次出现在眼前,竟是直直地拐了一个弯,径向东流去。心内一阵惊喜,此处该是黄河“几"字形由北向东的转角处了。气势一顿,然后向新的方向泻千里,也远离了千年来一直守望着它的那一脉高山。

沿途有许多家大大小小的焦化厂,浓烟滚滚中可以看见红红的火焰喷涌。天渐渐地迷蒙起来,空气中流动着呛人的味道。有风吹来,却吹不散那份无由的心痛。当年的岳家军在此席地而坐或策马飞奔时,应是长风浩荡,天高云淡,虽然也是黄沙万里,可一切都是明净的。历史也许不会想到,在驱走了外侮之后,却驱不走更厉害的污染。人类文明的黑手正伸向那些纯净的偏远之地,不会再有世外桃源,一切都在劫难逃。

可悲的黄河,行程刚刚开始,便遭受到如此多的污染,那河深红,该不全是泥沙的本色吧!年迈的母亲河,如果再这样迷续下去,终会沉疴难意。心情由最初的感慨豪迈,变成了沉重与无奈。在这世间,还能有几双不被玷污的眼睛,还能有几颗悲恻之心?

在乌达买票上车,黄河已隐去,中途会在几处重逢,而重逢的也只是一次甚于一次的悲凉。贺兰山渐行渐远,遐思中的马蹄声踏破了许多天真的梦想,相见争如不见,唯愿再次重逢时,让造化还我青山绿水,还我清思洁心。那样的时刻,我该会流出怎样滚烫的泪、怀揣一颗怎样炽热的心啊!

让我最后一次回眸凝望,那山那水,在我心中依然明朗清澈。我宁愿追思那些征伐声,也不愿在和平中看见青山绿水被簒纂改得面目全非。可是无论如何,我还要祝福这片山水,是的,除了祝福,我什么都不能留下。

这篇文章写于近二十年前,写了在一段路途中,也就是黄河与贺兰山之间,其中的所见所感。我并没有单纯地写景物,而是在每一处描写之后,都写几句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引向最后的总结,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一来,就不再是写景说明文了。

更多的时候,在描写景物的文章中,是加心情。加心情,是最常运用的方法。操作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文章中加进自己心情的一个转変过程。旅游景物类文章,之所以容易写成说明文,那就是因为只有眼中景,而没有心中景。也就是只有所见,没有所感。

具体方法,不要直接就写我去了哪里,要有一个心情前提,比如说:这阵子一直心情不是特别好,正好有个朋友约我去某处,或者听说哪里风景比较好,便去散心。或者是,本来心情是平平淡淡的,然后在通过游览的过程,被触动,心情悄悄地发生了转变。

也就是说,在写你移步换景的过程中,不要忘了加一两句关于心情的话。比如什么景点让你心里有所启发,或者看阳光下的万物让你忽然心生温暖,诸如此类,就是能让你的心情悄悄发生改变的。所以,当你旅游或游览结束之后,发现之前的坏心情没有了,自己对生活重又充满了热爱。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旅游前后并没有什么心情変化怎么办?那最好也要这么去操作去写,写处,或者听说哪里风景比较好,便去散心。或者是,本来心情是平平淡淡的,然后在通过游览的过程,被触动,心情悄悄地发生了转变。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旅游前后并没有什么心情変化怎么办?那最好也要这么去操作去写,写文章毕竟不是完全真实记录所见,所以心情这东西可以适当地虚构一下,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如果心情实在融入不进去,那么,还可以是感受。就像我网刚オ那篇例文一样,看到什么,会生发出某种感受。可以是今昔对比的那种感慨,可以是对某种现状的一种忧思,还可以是对美好景物对自然万物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等等感受,都是可以加进去。也无须长篇大论,每一部分两句即可。

而写物类的文章,一般是要有故事有情节。因为有故事有情节,オ会把“感"融进去。

那些写小物件类的文章,有时候之所以不动人,或者是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或者就是故事情节中没有蕴含着情感或者感悟。也就是说,写的故事或者情节中,没有一种能打动人的情感,或者不能使读者从其中领悟出什么。

写物类文章很多,一定要记住,我们不是重点在介绍这个物的特点外表作用甚至产地来历什么的,这不是卖东西写产品介绍,所以首先是要有故事。至于故事,可以是和这个物本身的故事,比如它的来历,它的得失过程,等等,还可以是和它有关的故事,也就是说物在其中是一个道具的作用,一个线索的作用。

有了故事和情节,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故事中融进所感。可以是你对物的直接的情感,比如对它的喜爱、珍惜,或者是那种在困难际遇里的相伴、安慰等;可以是与物相关的情感,比如谁送给你的,或者是一种什么见证,一种什么象征这一类;也可以是与物关系不是很密切的情感,比如通过这个物,会想起段怎样的岁月,或者一段怎样的往事,等等。

反正情感的融入是很自由广阔的,那种情感,也不只是说亲情友情爱情这一类狭义的,更可以是广义的,眷恋、怀念等也算。情感的融入,当然是要看根据物而来的故事内容而定。

除了情感,运用得较多的就是加进感悟。一个物,关于它本身的故事,或者和它有关的故事,会给你怎样的启示,或者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总之,就是蕴含着什么样的生活道理,或者有关心灵的启迪。感悟是很容易加进去的,从故事中总结一个朴素的道理,是不难做到的。当然,也一样可以加心情或者感受,和写景类似,依然是在你描述物或者与物相关的情节时,加进一两句心情或者感受的话,那么,感觉就会不一样了。

看一篇例文:

时光深处的绿色邮筒

包利民

就像记忆里守望的堡垒,承载着那么多的希望。那时的每个街口,都会有一个草绿色的邮筒,圆柱状的身躯笔直站立,经风浴雨,似乎永不褪色。常常双手持着信封,慢慢地塞进去,听得里面很轻的一声坠落,便觉得放飞了一份美好,或希望,或问侯,或等待。

刚上大学的时候,校门口就立着一个邮筒。每天,都会有无数信件投入其中,我们把对家人的想念和对高中同学的问候在那里中转,然后飞向四面八方。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甚至电话都没有普及的年代,那一纸素笺,就是我们所有情感情绪的载体。信件寄出,便有着无穷的想象空间,常常计算,信哪一天会落入那人手中,而回信又会何时能够

刚上大学的时候,校门口就立着一个邮筒。每天,都会有无数信件投入其中,我们把对家人的想念和对高中同学的问候在那里中转,然后飞向四面八方。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甚至电话都没有普及的年代,那一纸素笺,就是我们所有情感情绪的载体。信件寄出,便有着无穷的想象空间,常常计算,信哪一天会落入那人手中,而回信又会何时能够温暖我的眼睛。一来一往的日子里,生活中便多了许多期盼,那是一种甜蜜的等待。

在老家的县城,我住的巷子外面,短街的尽头,也有着一个邮筒,我生命中最多的信件都是从那里寄出。那是大学毕业后的第一年,每天晚上,我都在灯下或写作,或给同学朋友写信回信。把要投的稿子工整地誉在稿纸上,在信封上写好编辑地址,贴足邮票,投进邮筒,就投出了份希望。有时候写一封很重要的信,手一松,信件落入邮筒的刹那,立刻后悔起来。分明之前已经检查多遍,却仍怀疑地址有没有写对、有没有贴上邮票。于是守在邮筒旁,直到邮递员来开筒取信时,再拣出重新看一下。

阳光晴好的日子,我有时会站在那个邮筒前,手抚其上,有一种粗糙的温暖质感,就像爷爷的手。会看着雀跃而来的小孩子,把洁白的信封塞进邮筒;或年迈的老人,小心而慎重地将信函轻轻投入。许多的人在邮筒前来去,小小的邮筒,竟是盛装着那许多不同的思绪。

就在那个邮筒旁,也曾有过黯然神伤的时刻。有一次,见个女孩拿着封信,犹豫很久,去了又来,下不定決心是否投寄。那女孩神情悲伤,昡然欲泣,那信在手中似有千斤之重。终于,她还是把信放进了邮筒,她的泪也终于落下来。回头看了好几次邮筒,才神思不属地过街。而就在此时,一辆车飞驰而来。我看见,最后的刹那,女孩还看了邮筒一眼。

去年回到家乡的县城,当初的小巷已不在,那条短街也是今非昔比,当年邮筒的所在,已无处可寻。现在,写信的人已经极少。那么多的即时联络方式,已将那些纸短情长挤得遥远成历史,有些不得不邮寄的材料,也有各种快递,那些古老的草绿色邮筒,已经很难看见。而在邮局的门前,虽有邮筒,却已面目全非,再也没有过去的亲切感。今年夏天时,去一个很偏远的小镇,忽然就在路边看见了个草绿色的邮筒,那一瞬间,竟是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仿佛时光重叠,那许多过往都一一潮来。我在小小的邮所买来信封邮票,用了好长时间写了封信,像当年一样,投进邮筒。我写信给自己,是的,我只能寄给自己。

这篇写邮筒的文章,选自我的怀旧类散文集《时光深处的重逢》。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围绕着古老的绿色邮筒,讲述一些点滴片段。只是,或者是有着心情,或者有着感受,或者有着感悟,或者有着某种怀念之情,最后,再把那种怀念升华一下。那么,文章就饱满了许多,也更易引人共鸣。

如果我只是写邮筒,写过去,写信投进邮筒等回忆,然后再写现在没人写信,那种古老的邮筒也消失了,虽然也有着今昔对比的感慨和怀念,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强烈。

所以大家在写物件类文章,一定要有故事或者情节,再就是定要有心情感受或者情感或者感悟。如此,才能把说明文写成有感染力的散文。

除了小物件之外,还有那些植物动物类的文章,也是要有所见和所感,也要有故事情节和情感感悟。关于动物的文章,容易出故事,容易有情感,毕竟人和动物相处,肯定会发生很多故事,人和动物相伴,肯定会培养出情感。所以,写动物还是相对比更简单一些。

植物类的,花草,树木,等等,不如动物类容易出故事,不过写好了,会比动物类更动人更让人有所思。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写花草的文章,非常美好,那也是因为,文章中并不只是在介绍花草的习性什么的,而是有着种情感,或者通过花草悟出了什么道理。

有些人写的花草,那就是观察记录。写得非常详细,从种到开花,每一个过程环节都不放过,却是没有自己的心情感受情感在里面,那么,这真的就是观察日记了。

还有人写的花草文章,虽然也有所见,也有所感,但是把所见,也就是介绍说明部分写得太细了,面面俱到,学名,俗名,原产地,从哪里传入中国,何时传入中国,分布在什么地方,功效什么的,简直成了专业性文章。这样的话,即使故事再好,情感再浓,感悟再深,也拉低了文章的水平。

所以,介绍性的文字一定要简洁,适当适度就好。感受感悟心情类的文字,也不可过多过繁,也是每部分几句就好。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文章才不失衡,才会有着最好的表达效果。

再来说说饮食类文章,这也是近年来很兴起一种散文题材。除了是那些专业性或者半专业性的,我们最好不要写得那么详细。从选材到制作过程,到怎么食用,到有什么药用效果,事无巨细都写。其实,读者真的不是在看这种食物怎么做,如果那样,到网上可以搜到更详细的做法。读者要看的,主要是在除了了解这种食物之外,还有什么能更动人感人的东西。

其实,写食物类的文章,更容易把情感融合进去,或者是对故乡对母亲的那种情感,或者是对往事对岁月的那种怀念,这些,都是存在的。而且,并不是说不能写选材制作过程等,只是用不着那么详细,而且在这些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那种情感或者心情,依然是在介绍的过程中,插进一两句的写情感感受或心情的话语。

那些句子别看不多,可是点缀于各部分中,不仅可以冲淡单纯的说明介绍性的氛围,还能把一种情感悄悄地融入进去。

所以,写上述这些类别的文章,一定要做到不但有所见,更有所感。

、有感动,也要有感悟

除了第一部分讲的写物类写景等这一类外,其余的任何类文章,只要具备了两点,文章就会与众不同。那么,这两个点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感动与感悟。而且,一般情况下,只要具备了其中一点,文章就不会是平淡的。

首先说感动。

文章中的感动,大多与内容有关。一篇以故事为主的文章,或者故事本身就很感人,或者有

很感人的细节或情节,总之,能触动读者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那就是做到了感动。所以,在读文章时,我们或感动于一种情感,或感动于一种付出,或感动于一种理解,当然这都是对故事本身而言,这些感动都是依托故事而存在。

看一篇很短的例文《最美的声音》:

最美的声音

包利民

大学时同寝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

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天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是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屈。后来日子好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无言的爱塑造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此文写于二十年前,投稿后首发《演讲与口才》,随后被《读者》和《青年文摘》分别转载,这也是我被《读者》转载的第一篇文章,也被选为年度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此后被无数次转载,并入选过小学语文教材。不到五百字的文章,为什么会在当初引起那么大反响,就是因为“感动”。

不到五百字的文章,我设置了三个小悬念,其中有一个是开篇悬念,开篇就写到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说家里不安电话。然后,在第二段的行文中,又接跟着两个悬念,第一个就是他每天晚上偷听一盘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这才引发我们于他不在的时候找出那盘磁带,却是什么声音都没有,似乎是空白的。这是第二个悬念。

然后才给出答案,这三个悬念,是一个谜底,就是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所以他不打电话,离开的时候录下了父母呼吸的声音。

大家可以明白,即使是三四百字的小短文,依然可以密集设置悬念。不要以为那么短的文章无法腾挪,无法写出起伏,其实,掌握了悬念,一样可以。所以,要想表达文章的感动效果,最好是设置悬念。有了悬念,文章就不起伏,就比平铺直叙效果要好。

所以有时侯,我们写文章为了追求感动,也不必非要费尽心思去构画多么复杂的情节和多么入心的细节,只要有一份能打动人心的情感就可以了。而且,依然是设置悬念,才会有着更强烈的效果。

而有时候,我们不只是为了故事本身而感动。比如,正读着篇文章,忽然读到某句话,便下子拨动了心弦,有着一种共鸣,从而让我们回想起许多东西,心里充满了感动。就像我们最初读席慕容的《七里香》时,只一句“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便让太多的人感动不已。为什么会感动?是因为那句话所莒造出的氛围或所蕴含的情感,切中了我们心底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从而生发出许多记忆。这样的感动,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因为一句话,爱上一篇文,就是如此。

所以说,文章中有感动的因素存在,文章便有了生命,有了灵性,有了魅力。

再来说说感悟。

感悟这个词近年来已被用得泛滥,也渐渐地失去了本来的褒乂,许多人一提到感悟,就会想到感悟文哲理文鸡汤文,然后便会兴趣缺缺。其实感悟有着更广泛的意义,不只是一事一物所蕴含的道理,也并不一定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它更有可能只是你内心深处的真实,是你自己的想法而非什么真理,是你的领悟看法。

所说的感悟,并不是文章强加于读者的东西。感悟,感,是从文章或故事的触动而来;悟,则是在感的基础上,从自己内心生发出的一种明悟。而且,感悟出来的东西,也并不一定是哲理道理真理,也可能是一种想法,一种情感,一种精神,一种只自知的东西,反正就是能让你有所得的感受。感悟只是读者内心的活动,文章只不过是一个诱因。

文章中的感悟,除非是你故意为之,最好是深蕴于文字之中,让读者自行领悟出来,而有时侯在文未总结出来的观点道理,也不要过于冗长,适当点晴升华即可,万不可画蛇添足。

而且,可以是从小故事中,得出感悟。比如下面这三篇小文章:

砍树

上大学时,有一次我们去个老教授家做客,那时正年轻,豪情无限高谈阔论,仿佛世间之事无所不能。老教授一直微笑着倾听,不参与我们的种种话题。待大家热情一过,老教授提出要做个测试,我们顿时都来了兴致。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较细,你会砍哪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松树,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松树了,杨树也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松树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松树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多,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松树,杨树都中空了,更没有用!"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松树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问来问去的,导致我们一会儿砍杨树,一会儿砍松树,选择总是随着您的条件增多而变化,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決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松树。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听了这番话,我们心中似都有所感悟,可一时又抓不住什么。老教授看着我们说:“"刚才听你们纵论天下之事,似乎无所不在话下。可是,当你们踏上社会之后,当许多事摆在眼前,你们便只顾着去做那些事,往往于各种变数中淡忘了初衷,所以也就常常会做些没有意义的事。一个人,只有在心中先有了目标,先有了目的,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所迷惑,才不能偏离正轨。这就是我的测试,也是我想要告诉你们的!

事过多年,我依然会时常记起老教授的那次测试,从而才能常常回顾心中最初的梦想,不在岁月匆忙中迷失方向。是的,如果没有目标或者忘了动机和起因,即使走得再远,也是歧途。

怎样把水烧开

一个青年满怀烦恼地去找位智者,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文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子里读书,他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述,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禾,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抬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壶水放在灶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禾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禾烧尽,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禾,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禾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禾。由于柴禾准备得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禾,你该怎样把水烧开?”青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多的柴禾,所以不能把水烧开。所以,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禾”

青年心下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划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的几个,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オ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万事挂怀,只会都是半途而废。所以,只有我们不断地拣抬那些“柴禾”,才能使人生逐渐加温,最终才会让生命沸腾!

条鱼眼中的海

有一条鱼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捕上了岸,渔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丽,便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女儿。小女孩把它放在个鱼缸里养起来,每天它游来游去总会碰到鱼缸的内壁,心里便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后来它越长越大,在鱼缸里转身都困难了,女孩便给它换了个更大的鱼缸,它又可以游来游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鱼缸的内壁,它畅快的心情便会黯淡下来。它有些讨厌这种原地转圈的生活了,索性静静地悬浮在水中,不游也不动,甚至连食物也不怎么吃了。女孩看它很可怜,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游着,心中却一直快乐不起来。一天它遇见了另一条鱼,那条鱼问它:“你看起来好像是闷闷不乐啊!"它叹了口气说:"啊,这个鱼缸太大了,我怎么也游不到它的边!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只要拔去心中的藩篱,你的世界就会春风万里生机盎然。

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小故事,都极为短小。这是我二十多年前写的三个感悟类小故事,都是曾被《读者》《青年文摘》等文摘类杂志转载过很多次的。就是简单的故事朴素的道理。有了感悟,文章才有了一种深度。

所以,感悟,并不一定要多么繁复的故事情节,也不一定需要多少深奥的议论,只要故事简单而合适,只要道理贴切而实用,那么,就可以了。

最好的情况是,文章中既有感动也有感悟,这样的文章就更丰盈更有张力更有感染力。比如下面的这篇《知与谁同》:

知与谁同

包利民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读欧阳修的《浪淘沙》,会涌起一种流逝变迁之慨,聚散无常,物是人非,总是人生的大恨。却又是那样无奈,那样身不由己,便于辗辗转转之间,告别着所有丰盈的昨日。

去年的夏未,回沈阳参加大学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坐在哈尔滨开往沈阳的高铁上,短短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却仿佛一路回溯到二十多年前。依然是在这条铁路上,却是在很普通的火车中,父亲陪着我去大学报道。第次出远门的我,看着车窗外的切,都有着新奇感。父亲坐在我的对面,不停地给我讲着他在各地的见闻,车厢的音箱里,播放着乘客点播的流行歌曲。只是我感觉听到的,看到的,都似乎很朦胧遥远,只是在不停地放飞着想象,也不知在长长铁路的那端,会有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在等着我。

收回心绪和目光,父亲谈兴正浓,忽然发现,还不到五十岁的父亲,头发已经白了很多。想起上车之前,在哈尔滨老火车站,父亲还给我讲,有一年带我来哈尔滨,我故意躲起来,他还以为我丢了,吓得不轻。我记得那张黑白照片,我是七岁还是八岁,和父亲在站前合影。照片里的父亲正年轻英俊,只是如今在身旁的父亲,却已现老态。

回忆还未到尽头,火车便已抵达终点。出了沈阳北站,眼神飘忽了一下,当年的那个小旅店,连一丝痕迹都没有了。那天由于火车晚点,我们到达时,天已经黑透,学校来接站的人已经撒回去了,父亲说,找个地方住宿吧。异乡的第一夜,躺在小旅店的床上,看着窗外一盏醒着灯,怎么也睡不着。父亲翻了个身,声音从黑暗中传来:“不困?"我在黑暗中点头,父亲也没再说话。

人生的际遇总是无法预想,在身边陪你度过一段光阴的人,也许不久就会远隔天涯。即使没有分离,可是明年的人和今年的人,也不会再有相同的心情和心境。就像我和父亲在哈尔滨火车站前,从儿童到青年,多少东西已经被岁月更改。就像在沈阳的北站前,如今只有我,没有了父亲,就算一直陪伴在身边,也总有一天,那个人会被时间带走。我在沈阳北站前想着父亲的时候,父亲离开已经三年了。就是这样,总会有离散,或在空间里迷失,或在时间里走散,或在思念中分别,或在失望中陌路。就像无法预知哪一天会分离一样,也同样永远无法预知,未来谁会与你一起,共看更好的花开。

还没发呆多大一会儿,就看见当年同寝室的老六过来接。虽然二十年不见,依然都一眼认出了彼此。上学时我俩一直是上下铺,他上我下,没事时经常在起,或者出去散步,或者说话。我们会沿着大操场后面的河岸,直向西走,走到一条比较僻静的南北街,向南,走到一条横街再向东,到了天桥往北,就又回到了学校。那时我们对未来有着许多的想象,甚至想到了人到中年时,上有老下有小,会是怎样种可怕的压力。

我们紧紧拥抱,两个中年人,就那样拥抱着。只是隔了二十年的光阴,我们就变成了当年想象中的模样。当年我们走在那一条条路上,说着那些话,然后在长长的分别中,走着各自的路,身旁也换了很多朋友。当再次回到开始的地方,许多许多的往事和心情,都是模糊又清晰。

我们班的四十多人,这次来了有三十多个,见面不胜唏嘘感慨。曾经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谈论着青春、爱情和梦想,如今归来,却都已是带着沧桑,也都曾破碎了许多美好的梦想。那些相伴过的晨昏朝暮,是我们多少次梦回的眷恋。我们笑着,也哭着,心里也都释然了,在最美的年华里同行一段,却是一生长长的回味。如此,就很好。

便想起三毛的演讲集子《流星雨》里,她回答听讲者的“以后准备去哪里”这个问题时所说的,“因为从今以后没有人等我了,我慢慢地走和快快地走是样的”。这是爱情里陪伴的中断,是一种透明的悲哀。而我们却不同,虽然天各一方,虽然有凄凉苍凉,却很少有绝望。所以,脚下的路,不管有谁在陪着走,或者是自己走,我们既不是慢慢地,也不是快快地,而是要从容地走,无论是坎坷还是坦途。不用担心哪天分散,也不用忧虑以后有谁相伴,我说的不是珍惜,因为身在此时此处,我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珍惜,所以就相伴着走就行了。哪怕今日咫尺,明朝天涯,便也不足为憾。毕竟,还可以共享一片阳光,同披一身月色,就当是共游芳丛,同赏花开了。

返回哈尔滨的火车上,又想起了父亲,当初送我之后,他就是一个人回家了,就像我现在一样。

这篇《知与谁同》,感动肯定是有的,那么感悟呢?也很明显,特别是倒数第二段的总结,就是感悟出一种相伴与分散的东西。感动与感悟结合起来,那么文章,给人不仅以感性的东西,还能给人以理性的东西。

所以,最好就是文章中两点皆备。比如你写情感类的文章,有着动人的情节,不妨再略带出点点感悟性的东西。同样,如果你能用一个感人的故事来表达某种朴素的道理,那就是更完美了。

(转载于包利民公众号“包利民之沧桑载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一个实例也有一个constructor属性,默认调用prototype对象(原型对象)的constructor属...
    vera1996阅读 124评论 0 0
  • 20180403 周二 嘉兴 晴 26--12 度 这几天,真是春光明媚,春色怡人!春天就像最励志的大师,...
    棻子阅读 192评论 3 2
  • 【易效能90天目標】 1.堅持每天运动1万步 2.巴林特小组带队 3.提升演讲能力 【微习惯】 1.运动7/7 2...
    唐惠娟阅读 221评论 0 0
  • 今天是个毛毛细雨的天气,吃过早饭我们先去了湖南省博物馆,那里有多种多样的历史文物,都是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
    做营销的小周阅读 52评论 1 3
  • 本着质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读这本书,本以为看完之后会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犹如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从此看透...
    灰二灰阅读 2,24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