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遭遇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抱怨和自责并不能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有时甚至会让我们感觉更糟糕、更无助。
是的,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事实,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我们总会有心情很“丧”的时刻,所以与其无用的抱怨和自责,不如翻开一些书,让文字抚慰慢慢那颗疲惫的心。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在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人是可以孤立存在的,即使有人自称是“宅男”、“宅女”,也仍然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与他人建立某种关系。这种对关系的依恋是人类从远古时期就带来的基因,因为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要想获得生存就不能摆脱群体,而只能以群居的方式得以存活。到了现在,虽然这样的生活方式在群居关系上逐渐缩小(有时甚至缩小到只有两个人),但“关系”仍然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都要学会处理的重要课题。
这里的“关系”,不仅仅是指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和自己的关系,有时还要追溯到更早时期的童年,因为看到了那个童年时的自己,才是我们处理好各类关系的钥匙。
在《拥抱你的内在小孩》的作者克里希那南达和阿曼娜看来,当我们进入一段关系中时,之所以常常会带有各种不同的情绪,如敏感、多疑、愤怒、焦虑……这些情绪的背后,其实都烙刻着我们童年时的经历,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但内心深处依然会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孩”,那是我们童年时的经历。
正是因为在我们的童年时期,自己的内在心灵经常不能得到满足和安慰,才使得我们的内在形成了一个被隐藏起来的脆弱空间,这个空间就如同没有长大的小孩,当我们成年之后,一旦遭受到挫折,我们的情绪就会在潜意识中被内在小孩所控制,只有当我们看到了情绪背后的心理动机之后,去“觉察”我们心里的那个内在小孩,拥抱那个内在小孩,感知它,疗愈它,才有可能发现我们更加美好的生命本质。
《活在爱中的秘诀》
在两年前,我第一次接触“亲密之旅”,那时的我觉得亲密关系离我还挺遥远的,这不仅是因为那时的我年纪还算“小”,更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总是羞于表达对亲密关系的渴望,因为我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去谈论“爱”或是“亲密关系”。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的苦恼——
“靠近你,我会受伤;离开你,我会孤单。”
而这种苦恼不仅会出现在情侣、夫妻这样的亲密关系中,就连同事、朋友、家人……等等所有的关系中也常常会出现,但请不要害怕甚至逃避这种矛盾,因为《活在爱中的秘诀》已经告诉了我们解决之道:
最好的关系,不是靠迎合或是讨好来维系,更不是有所谓的“缘分”来决定,而是需要维护和经营。当浪漫和激情褪去,陪伴彼此的,是那份细水长流不离不弃的爱。
记住一句话:
“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人这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追求幸福,每个人都想要成为幸福的人,可以说,“获得幸福”,就是生而为人最终极的目标。
记得在几年前央视就曾经以“你幸福么?”为主题做过一次街头调查,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简单满足生存的衣食所需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拥有幸福感”,这才是生活最大的幸福。但是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纠纷、无聊的应酬……常常会让幸福显得遥不可及。
那么,幸福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有一项调查显示,获得过巨额彩票奖金的人,在平均一个月之后,幸福感就会回到得奖之前的状态,可见幸福与外在的物质条件关系不大。而在车祸中截肢的人也会在平均一年的时间内重新拥有幸福感,所以幸福感也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缺而消失。
事实上,拥有幸福并保持幸福是需要能力的,但这种能力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怎样变得轻松愉快”、“如何才能成熟起来”、“远离孤独和忧虑”、“不要担心工作和钱财的事情”、“让自己充满活力”这五个习惯来获得。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是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继《人性的弱点》之后又一本心理启发类的书籍。封面的主色调是粉色,捧在手里似乎可以让人感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其实幸福的意义不在于幸福本身,而是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爱上是幸运,会爱是幸福》
大概在十年前,在《女报·时尚》杂志上有一个叫做“我问艾小羊”的专栏,上面经常会刊登很多人的情感问题:
“如何才能让对方爱上自己?”
“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如何挽回一段破碎的爱情?”
直到现在这些依然是时下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作为这个专栏的作者艾小羊给出的答案就算是放到今天,也还是会对很多人有启发。
那时的我仅仅是将这些问题当做一种阅读消遣;在很多年之后,这些曾经的情感故事被作者艾小羊重新编辑整理之后出版成书,已经是十年之后,而此时的我在重新阅读那些记忆中早已模糊的情感故事时,会代入其中去思考:
“假如遇到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解决?”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的胡思乱想,而是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每一个故事背后所传递出来的情感。
人的一生其实不止有一种活法,“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能够活得更加丰盈。
拥有爱的能力是人生所幸,而懂得爱的人才是幸福。
《幸福的感觉: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
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兴起了一个新的流派——“积极心理学”,其研究成果为人类展示了更美好的发展可能:具有积极观念的人能够拥有更良好的社会道德和更加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现如今,倡导幸福的理念已经不再只是鸡汤文的“专利”,而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的,“幸福”是可以被研究的。
虽然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给青少年讲积极心理学”,但我却觉得,这本书乃至于积极心理学的受众并不局限于青少年,因为挖掘个人的潜在优势,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最终走向幸福,这种理念的提出,相较于以往的心理学理论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积极的人,在面对挑战时总会找到调节和解决的方法,也会在人生低谷时,不因一时挫折而否定自己。
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不仅有个人的因素,更有“积极心理公式”为依据,相信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都可以找到支持的力量,也能够看到人生的方向。
《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
很多人都一定对自己的人生有过思考,在作家周国平的不惑之年,他写下了《我喜欢生命本来的样子》这本书,在他看来,人生包括三个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全书也就围绕着这三个主题展开,里面有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爱情的感悟,阅读书中那些充满哲理性的文字,会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这是作者写给普通大众看的随笔散文,但更像是他与自己的对话,书中提到:
“灵魂只能独行。”
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能力!
倘若人人都能学会和自己独处,学会同自己对话,那么我们的灵魂将不会再感到孤独。
毕竟,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虽是芸芸众生之一,但也是其中独一无二的个体,这一生努力追求“成为第二个谁谁谁”未免太过痛苦,“成为自己”,便已经是最大的功课了。
记得在我读高中那会儿,“心灵鸡汤”类的书是很火的,我还曾经在书店里听到一个女孩子是这样解读心灵鸡汤的:“鸡汤,是很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就是对心灵很有营养的书。”
所以在当时,像《读者》、《青年文摘》这样的书是很受欢迎的,书中那些柔和的文字和充满哲理的话常常会给当时的人,尤其是面对着青春期困惑的人很多启发。
到了现在,人们发现,在现实面前,心灵鸡汤是不堪一击的,因为现实太残酷,而心灵鸡汤所构建出来的“城堡”却是那么脆弱。于是很多人便将心灵鸡汤称为“毒鸡汤”。
在这个时代,人们真的已经不再需要心灵鸡汤了么?
其实也未必。
心灵鸡汤虽然并不能让我们披上一层坚硬的铠甲,使我们免于现实的伤害,但它却给了我们相信的力量——
即使会被现实击倒,我们也仍然有勇气去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