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兴趣爱好,能让你在主业之外沉醉其中、孜孜以求,而且捎带着多份收入,那一定是件十分幸运的事。我并不是一个"拜金论"者,只是现实的窘迫常教我做如此想。
如今,当我凭借着练字兴趣打造出的书写技艺、理论素养以及中国硬笔书协会员、运城市书协会员、全国规范字书写高级教师的身份,传业授徒、广植书作、服务大众而获得些贴补家用的报酬时,更是坚信这一点。
说起练字,起初我并非出于兴趣,而是缘于内心强烈的羞愧感。初入教坛,即代语文,吟诵带读,分析讲解,倒能声情并茂、头头是道。唯一手连自已都不忍直视的板书,每每让我耿耿在怀、无语自责,以致几乎节节课后,非得自擦黑板,才敢离去。羞于示人之情状,即使现在想来,也是历历在目,分外真切!这样,写好字便成了我那时的迫切愿望!
我时常寻觅着校园里的漂亮板书,一旦遇见,便久久驻足,一笔一笔、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篇一篇地逐次眼观神会、心摹手追,恨不得一口气就能把这么多神奇魂丽的小精灵全都消化掉。
可是仅仅看记,是难以锻炼出比较准确的手上功夫的,所以,动起笔来还是起色不大、难尽人意。于是,趁着那些漂亮字迹已显模糊且无人在场的情况下,赶紧偷偷上前描摹一番,那种既紧张不安又愉悦兴奋的感觉,不是亲历者,绝难想象。
在粉笔字有了一些进步、勉强看得过眼以后,我开始重视起自己教案本上的字迹来。虽然备课内容具体细致,书写也认真工整,但硬胳膊硬腿式的呆板乏味的字,总感觉如同学生体一般,难以自信起来。
恰在此时,学校发来一系列经过手写后、再付诸油印的规章制度类的文件。打眼看去,瞬间就被其规整而又不失灵动的字形所倾倒:"备课本上的字就要写成这样!"
这一次,临摹起来方便多了,随时随地都可以拿来翻看练习。要是长时间反反复复对照着去写,依旧难以称心的话,就干脆直接在要模仿的字上面进行多次描写。及至把手感练得差不多了,再展纸书写,便有七八分像了。
采用这样的方法,用心锤炼了四五年之后,我的钢笔字、粉笔字水平便大大长进了。转到另一所学校任教时,竟是独领风骚,不仅学校里文件的书写,就连黑板报以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也统统委派于我。
有一年,镇上要求各学校准备好教师节的宣传版面,领导便把用毛笔书写的任务安排给我。我连忙推辞:"不行,不行,我只在小时侯写过几天仿影字,以后几乎没有动过毛笔啊……"
那承想,校长不容多分辩,便急急刹住了我的话流:"不说了!没龙了,就属蛇哩!你就好好给咱写吧!"
此时,我若再回话过去,无疑是刁难头儿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不胜其力、勉为其难的扎手活儿。
正式书写前,我先在纸上用小毛笔试写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熟练、稍微像样后,便开始在版面上小心翼翼写起来。刚开始时,老担心一不小心写坏、写错,会废掉制作不易的版面,手儿不由地抖抖索索。写完两行字,校长和几位同事围上来观看了一下,嘴里就不住地称赞:"不错,不错……"
得到肯定和鼓励后,我心情慢慢得以松弛,手也逐渐稳定灵活起来,落到版面上的字便越来越扎实、妥当了…...经过很长时间的艰难努力,终于迎来完工的时刻!对着自己的书写成果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远远近近地看了看,我觉得笔力虽弱,但字形还算顺眼,不由地长舒一口气:“总算能交差啦!"我生平第一次毛笔字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并且在随后的教师节里,还被悬挂在游行车辆前,招摇撞市地到处展示。
这个类似于救场式的滥宇充数,使我认识到写毛笔字对于自己而言是一种不时之刚需,是非得下功夫去练习的。
所谓的"下功夫",那个时侯更多地是偏重于为实际书写服务的练习:没事时,拿起毛笔,随便写一通,只要自己感觉差不多就行。有需要时,则煞有介事地提前准备好小样,反复熟练之,尔后,认真书写出来的奖状、标语、对联等倒还能说得过去,对于其中一些满意之作,我甚至还自鸣得意呢!
有一回,镇里要在本校举办赛课活动,各种领导和老师估计会来不少。学校很是重视,安排我提前写好营造气氛、表达欢迎的各色标语等。赛课那天,我格外关注来宾看到我"杰作"后的表情。当发现他们一个个谈笑风生、喜形于色的样子,我不由地长舒一口气"总算没有丢人啊"。
随后,在人群中见到一个熟识的书法人,三两句寒喧过后,我趁势把他拉到一边悄悄地问:"您感觉这些标语上的字怎么样?"他沉思片刻,认真地答道:"从实用的角度看,写得好看也工整,但算不上是书法!"我不由地惊叹,真是高人,只一眼,仅一句就戳中了我的要害!
由此,我认识到,既然爱写字,又赢得了一些"字写得好"的声誉,那就应该往正规的书法路子上走,而不只是瞎琢磨、想当然地乱写。那样,不仅永远登不上台面,还会贻笑大方的。
怎么摆脱野路子习气,走上正路呢?我首先想到了名家字帖。在学校附近的书店里,搜寻了好久,终于找到了两本中意的:一本是《勤礼碑实用教程》,选用的是居于楷书四大家之首的颜真卿为其祖父书写的碑文上的字,端庄厚重,雄强开阔;另一本是当代书家卢定山编著的《行书入门字帖》,字形优美,简洁易学。
借助这两本字帖,我不仅增长了一些书法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了楷书、行书的一般书写规律和原则,还初步打下了一点颜楷基础,掌握了一些实用行书的写法。
说起当时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至今还觉得很是受益。那就是:以指作笔,严格依照范字笔画形状,进行轻重缓急、使转顿挫的临摹,或直接划在范字上,或转移位置,划在腿上、桌上、地面上……不一而足,只要趁便,哪里都能作为练习的地方。这样,就大大加快了练习的频率、提高了临摹的准确性、增强了对帖字的记忆。现在,每当有人夸我字形结构的时候,我都会不由地想起"空书"来。
后来的四五年间,一直频繁转校调岗,工作、业务上的努力适应、从头钻研、全力投入,使我几乎无暇顾及书法的研习和提高。
直到2007年,在城里的教学、住房等安稳下来后,我才下定决心,此后要尽量不间断地系统学习书法理论,研习各种法帖,力争早日写出真正像样的书作,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书法教师。
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后,我的书法学习状况就大为改观,不仅久久为功,鲜有撂空的时日,而且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理论、彼此相得益彰的方法,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升、书写水平与日俱增。
这其间,由于业余时间几乎都沉浸于墨池书艺里,很少去干家务,不知挨了妻子多少埋怨和指斥,每每抱以小心翼翼的赔罪、近乎谄媚的讨好化解之。倘需法帖书论、笔墨纸砚等,也只是偷偷攒钱、悄悄去卖、暗暗藏好、用到再拿,免得被妻发现,又是一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毕竟那时每月既要还房款,还要供养三个孩子,日子实在紧巴!
2O10年腊月下旬的一天,看到街上摆起了很多手写对联的摊子,感觉自己已经达到了其中一些"写家"的水平,心头不由地阵阵发痒。为了试试自己的技艺,也为了能利用所长贴补点家用,我鼓起勇气,走上街头,支起案子,展开红纸,挥笔渲染起春节的气氛来……三天下来,收入虽不算多,但我却是异常高兴,甚至有点扬眉吐气---十几年的积淀,数千个日子的苦求,终于有了作为生存保障信物的金钱的回报!
许是此举不经意间还播撒了名声,开过年后,便陆续有人把孩子送来,让我教其练钢笔字。虽然家长们只是想提高孩子的规范字书写水平,在书法上并没有什么要求,但我还是觉得应该把二者恰当地结合才好。经过一番搜寻了解,发现被誉为当今书坛"欧楷第一人`的田英章的硬笔字,不仅字形规范优美,而且兼具深厚书法造诣。因而决定以其为范本,对孩子们进行教授、指导。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当初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在教学中,我发现经过田体字严格练习的孩子们普遍在毛笔字的学习上进展快、效果好,主要原因在于他们通过认真习练后,已提前获得了练习毛笔字所必需的一些笔法、结构等知识和技能。
两年之后的2013年,家里的场地已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自己写大幅作品的需要也常常难以得到满足,于是,就在附近找了一间稍大点的房子作为工作室。因为有了一个专属、够用的空间,自己习练书法的劲头就更大了,几年间通临了好多名帖,楷行隶草篆诸书体皆有涉猎。"不敢务见精,定要求其通",抱着这样的学习原则,我的书法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书法素养有了相当的提高,书法教学的本钱也获得了不小的提升。
我时常觉得,追随自已习练书法的孩子们与自己是一种相互成全:我用自已经历过的无数书法学习上的坑和日益厚重的教学经验,给他们指引一条最快捷、最有效的书法研习之路;他们则用相应的报酬以及令人欣喜的进步不断支撑、鼓励、鞭策着我在书艺高峰上勇于攀登、永不止步。
近一年来,我在临帖上减少了巨多,而在阅读和写作上加强了不少,一方面是因为对于它们,我本就喜欢;另一方面是我愈来愈觉得,学书法不应该只是对前人书写技艺的继承,更应该是对中华传统文人之文化精神的弘扬。否则,书法就会沦为搞复制或者耍杂技。
由此我认识到,当有了比较多的临帖经验后,随手写来自能鲜失法度,进而还会于不经意间显霞一点个人风采。倘若其中还能渗透一些书者的文化气息,即使在技法上有所亏损,应该也不失为一幅佳作!不知这些年来,经过自己手书的作品中是否有过许多这样的荣幸呢?
也许,书法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制约进步的关键因素便成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化文化修养,提高写作水平,用自己的笔书自己的文,才能更接近书法的本质,才能更靠近古之书法大家的境界!
产生以上想法后,我突然觉得通过对练字这种兴趣的坚持,不只是多了份收入,还多了份文化使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的这句话不由得浮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