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Git分支管理,自然最先想到经典的Git Flow工作流,来,先放张熟悉的图~~
你看,多美好的东西啊,流程很清晰,但是,很悲伤的是,它并不符合我们业务场景。没办法,不得不想出一套适合我们业务的Git Flow实践。
“奇葩”业务形态
我隶属于对外合作业务部门,主要职责是给外部客户提供SDK解决方案。部门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内部定期迭代主版本;外部应对不同客户定制需求,提供不同定制版本。
所以相比正常开发流程要求,有如下几个特点:
1)规模上:需要同时维护的版本数量繁多,各个客户有各自不同定制需求。
2)时间上:客户版本周期不一致,反馈问题需要及时响应解决,处于持续发布状态。
3)稳定性上:由于是对外客户项目,犯错成本高,稳定性第一,甚至高于功能本身。
这样的业务场景,需要面临有很多问题,比如:
1)每个客户独立分支?还是尽量用主分支?
2)如果独立分支,一个客户报的严重bug需不需要merge到其他分支?分支中业务内容过于老,维护成本高怎么办?
3)如果仅主分支,如何管理这么多客户版本?一个bug会不会影响所有分支?
曾经实践过的方案
1)主版本定期迭代,客户版本一律从上一个稳定tag分支出来,独立维护
业务背景:初打江山,客户来一个伺候一个,跟爷儿似的不敢得罪
优点:客户版本独立分支,质量稳定、可控
缺点:客户版本往往严重落后于主版本;各版本间通用bug的merge机制不完善
2)只维护一个主版本,用丰富灵活的配置项来满足客户定制。
业务背景:客户越来越多,分支维护越来越吃力,同时业务变化快,要求客户尽可能及时更新
优点:减少客户分支数量,而且代码尽可能的包含最新业务内容(事实上并没有减少很多分支数,部分配置项满足不了的定制版本,以及临近封板量产的版本,最终还是要拉分支)
缺点:存在严重质量风险!试想,对同一客户,两次更新版本时间越久,包含新业务内容就越多,远远超过他自己反馈的问题本身,关键他还被蒙在鼓里。虽然现在看来,的确想想就不靠谱,但就当时业务发展需要,这已是折中的实践方式。
唉,可见由于业务形态特别,分支管理上,大家感觉特别心累,很多时候还不得不case by case处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探讨,一套相对规范且适合业务的Git实践方式应运而生。
那该怎么做?
既然我们的业务需求分别来自内部和外部,那咱们分开来说吧。
一、内部功能迭代
内部功能开发迭代,基本参照git flow,因为它本身就是适合feature开发。不过强调几点:
1)master、develop设为保护分支,仅Master有权限commit和merge
2)开发阶段,任意改动(不光是feature开发,包括修bug、改文档、重构优化等等)都需要从develop拉分支,测试完毕后提Merge-Request,被Master代码审核后,才能merge回develop。
3)以15天为迭代周期,拉出release分支。这样是为了保证主版本迭代及时性,让任意时刻新来的客户尽量包含新的内容。
4)release分支上的测试周期控制在2-3天左右,坚决不可过长。
二、外部需求定制
1)每个新客户版本,从master分支最后一个tag拉出新分支,在此独立分支上完成所有定制。
2)制定mergelist机制。每天立会快速Review待新增的merge项,原则上通用且严重的bug。每次出版本前,对应Dev对照最新mergelist,查看是否有需要merge的内容。
3)每次出完版本需要打tag,便于追溯,用release脚本实现即可。
三、持续集成
使用Jenkins,比较常规,主要完成几件事:
1)DailyBuild
除了正常编译版本,还包括静态指标统计报表,如包体积、方法数、Findbugs、Checkstyle、Lint等等,精细到每个模块。通过观察基础指标的变化,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Release
相应Dev登录平台,输入不同客户参数,便可编译输出对应客户版本。
综上所述,主版本沿用git flow,用小步快跑的迭代频率,保持内容及时性;客户版本用独立分支管理,用mergelist机制来同步分支间bug;用持续交付平台,提高出版本效率。
总结
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业务永远在变化,公司发展到不同阶段,业务侧重点自然不同。无论是流程也好,架构也好,都要时刻警惕,一旦闻到“臭味道”,那就得重新改造,根据自己目前的实践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