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初一,我和黎夏买了哈达和香火,去了五爷庙。五爷寺庙非常小,是五台山所有寺庙当中最小的一座寺庙,他只有三重殿,龙王殿,文殊殿,还有万佛殿。
但这座庙却是香火最旺盛的寺庙,传说中也是许愿还愿最灵的地方。
这里的故事,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借仙龙石的神话说起,很久以前,五台山这里,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
那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呢,就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的借来一块清凉石,现在它保存于五台山的清凉寺。
从此,五台山就变得清凉宜人,风调雨顺,还成为了避暑胜地。
而这一块清凉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耕云布雨回来以后,休息乘凉的地方。但是当他们发现这清凉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之后,就气冲冲的尾随而来,开始大闹五台山。
他们把五座原本陡峭如剑的山峰,用龙尾扫成了五座平台,想要讨要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的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并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台山五座台顶。
这五龙王就被文殊菩萨安排在海拔最高的北台顶,当地百姓经常去北台求雨,每次走到半路就会倾盆大雨,下个不停,特别的灵验。
后来老百姓有什么心愿都去求这五龙王,求财,求子,求健康,求学业……这些愿望往往都能如愿。
但因为到北台顶的路途非常的远,冬天的时候不容易上去,明朝的时候就在下面修建了五爷庙,把五龙王请了下来。
五龙王呢,他就居于殿的正中,他的左侧是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是三龙王和四龙王。据说呢,他以前是黑脸,脾气暴躁。但是在五爷庙,龙王殿里供奉的五龙王是金脸。意思说,五爷管了民间的琐事后,脾气变得温和了。
在佛教寺庙,佛菩萨本喜静,不爱热闹。但在五爷庙呢,有一个特殊的建筑,就是一座古戏台,也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戏台,是专门给五龙王唱戏听的。
听说有一年的六月一天,五爷庙里呢,有一个唱戏班班主求见,说是要给五爷庙唱戏。寺庙里的住持就说,出家之人不图享受,哪有唱戏这回事。
然后那戏班主就拿出一份手写的契约,住持看到契约上确实是有盖着五爷庙的大红印章,无奈之下,他就把寺庙所有的僧人集中起来,问究竟是谁签的契约。
但是众僧人都摇头否定,就在戏班主准备回去的时候,回头一眼瞅见龙王殿的五爷的塑像,激动的说,就是他与我写的契约!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龙五爷的袖袍中,也有一份与戏班主一样的契约,契约当中还标有戏的名称,价格,以及唱戏的天数。
住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广济龙王想看戏了,就与班主签约,并马上搭台唱戏。
天南海北的香客们也知道了五爷爱看戏,自此,每年6月的时候,五爷庙打开庙门请名角唱好戏,请五爷观赏,以求广济天下风调雨顺。
随着五爷的名气越来越高,唱戏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后来就在庙里头盖了一座戏台,在旺季的时候,基本上台连台,并且汇聚八方剧种。有京剧,晋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北路梆子,二人台等等。
五爷庙上边儿还有两副对联儿:纵横八万里,是是非非重现。上下5000年,因因果果必应。
就是说来到这里,你做的一些好事,或者干的这些坏事,在龙五爷的面前,你都是透明的,是是非非重现。因因果果必应,也就是佛教讲究因果报应,不管是与非,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也就是三世因果,种好因得好果。
看完了戏台,我俩就去了龙王殿,他的殿最上面写有龙参两个字,说是也可以念参龙,龙参就是,真龙天子来参拜五爷。参龙就是我们来参拜五爷。
这里头还放有半副銮驾,它本是古代皇帝出巡时候用的,这是康熙皇帝赐于龙五爷的。
康熙皇帝曾经多次来五台山,有一次从中台返回的途中遭遇狂风暴雨迷路了,正在他惊慌的时候,前面忽然出现了一道亮光,然后就听到声音说,我主莫慌,卑职前来救驾。然后龙五爷就将康熙皇帝送回去了。
第二天康熙皇帝就来到寺庙当中,为了感谢五爷救驾之恩,所以把他的仪仗队的半副銮驾,敬献给五爷,还亲自脱下自己的龙袍披在五爷身上,这就是许愿还愿,五爷穿龙袍的来由。
龙王殿的背后供奉的是文殊殿,文殊殿里面儿供奉的是三大士,正中是文殊,左观音,右普贤。
这三尊塑像是一种特殊的塑造风格,叫托莎塑造,他是先用泥胚做成一个佛菩萨的造型,然后用上好的丝绸缠绕起来,放在阴凉的地方,千万不要见光,然后从底部把中心全部掏空,形成一个空壳,搬运起来特别的方便,可以说用一只手都可以举起一尊佛像。
龙王殿的侧面还有个万佛阁,正中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他的两侧及背后的三面墙壁上,还有1万尊泥做的小佛像,所以称为万佛阁。
所以在五爷庙许愿的话,既有五爷,还有文殊观音普贤,还有万佛共同助你达成愿望,所以这里许愿特别的灵。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