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千代在《版面设计的原理》一书中提到了费茨法则,里面提到:
所谓费茨法则,指的是到达目标所要花费的时间。例如,计算将鼠标指针对准电脑显示器中图示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应用费茨法则。这样向目标移动的动作称为指向动作,距离目标越近并且目标越大,到达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动作越快、目标越小则越容易出错。同理,作为设计师也一样,要考虑如何让读者视线最快、最准确地到达需要传达的信息。
心想要了解费茨法则多一些,便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面是雅虎UED关于Fitt's Law的小漫画,先跟着漫画看看Fitt's Law 费茨法则的概念吧。
漫画中介绍了费茨法则:
从鼠标到达目标的时间 Time = a + b log2 ( D / S + 1 )
其中,D:鼠标达到目标的距离;S:目标的宽度
费茨法则为交互设计提供了一个设计法则,细心想想,会发现很多遵循费茨法则的设计细节,不管是生活中的设计还是界面设计。接下来跟大家举一些例子。
①电梯里面开门和关门的按钮一般都是相邻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遇到跟我一样的情况,当电梯门要关上时,听到外面有人喊等等她,站在按钮旁边的你想要按开门,没想到却错按了关门的按钮,还好你反应快,赶紧按了相邻的开门键,门又重新打开了,外面的人开心地走进来和你说声谢谢。
撇开“错按了关门的按钮”不说(我认为电梯的开关门按钮应该用色彩或者形状加以区分,才能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但两个按钮之所以相隔得那么近,也是为了能让乘客快速在这两个按钮之间转移,是费茨法则在生活中的例子。
类似的例子还有刹车和油门。
②在Windows和Mac中,菜单都是在左下角。
因为鼠标指针可以在边角停止,因此边缘的宽度可以被认为是无穷大的。用户在此处的操作可以很精确,因为鼠标很容易就能到达边缘。
同理,我们发现在Windows众多浏览器和文件夹中,关闭按钮也是在窗口右上角的地方。在窗口最大化的情况下,关闭按钮就在整个屏幕的右上角边缘处,很容易就能被用户找到并点击。
③重要按钮(及其点击区域)相对比较大
例如在知乎的登录界面中,“登录”按钮相对于其他的按钮点击频率最高,所以它的位置和颜色都很显眼,点击区域也很大(相比于“无法登录”等等)。这也是符合费茨法则的设计。从费茨法则公式Time = a + b log2 ( D / S + 1 ) 得到,S(目标大小)越大,用户找到并点击目标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④违反费茨法则的例子
想到实习的时候玩的一款校园社交app——11点11分,个人觉得这个产品还是很不错的,产品很有特色,也有不错的交互细节,美中不足的是帖子中“举报”按钮太明显了,很容易造成误操作:
“举报”按钮和下拉选择菜单的按钮距离太近了,如果在单手操作或者手指比较粗的人很容易不小心点击到“举报”按钮;另一方面,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诱导调皮鬼去随便举报别人,虽然我理解设计“举报”按钮也是为了营造健康的产品,特别是对UGC来说。但这样本末倒置我认为是不好的。
在设计过程中,费茨法则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重要的按钮的尺寸要合理:太小,则用户要花时间寻找,太大,则会影响用户阅读内容。
2.界面边缘是用户很容易准确到达的位置,在界面边缘可以放置重要菜单或按钮。
3.相关联的操作按钮不能相隔太远。
另外,在移动端设计中,可以结合拇指热区来运用费茨法则:
频率高的按钮应该分布在拇指热区内,而危险的敏感的按钮应该避开拇指热区,这时候费茨法则会有所变化,不能直接按照刚刚上文得到的启示来设计。
有关于拇指热区,之后再写一篇文章总结一下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