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质充裕的年代,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幸福感可能会伴随着拥有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这代表抛物线可能已经越过顶点呈往下趋势了)。
反思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所谓的“大鱼大肉”,明明一顿饭菜已经够上三代同堂的量,却感觉寒碜,非要凑够一围“满汉全席“不可?还美其名曰:“菜多点好看,这样才是过年”;然后又是大义凌然的声音:“多吃点,不然就浪费了”(痛苦地感觉到彷佛吃不完才是浪费的根本原因)和熟悉的声音:“服务员,打包!”或是造福食物链条中的下游生物。(以上只是针对社会中部分情况的共性,请勿对号入座)
再看看衣柜,虽然数量上和“剁手女王”相比,有不少差距,但有时足以让我的注意力半天都耗费在这上面,等回过神来,却发现自己行尸走肉般地在重要的事情上只是梦游了一圈;吓得我马上把最想穿的那几件放在衣架上,每天轮流穿,至于其它的,就“打入冷宫“吧!
想到自己的学习计划表,初看起来,“哗,高大上!”,什么“英语口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概率统计学”,“价值投资”......一个比一个高级;可细看琢磨,不禁要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真的有这么多时间去学习吗?哪怕是不吃不喝不睡不娱乐不工作”,“在这么多学习过的领域中,我有哪个领域是特别精通的吗?”,“在这些领域中,哪些是刚需,即可以学以致用的还是只为了让自己表现得更博学而已”;花时间想清这些问题的答案后,细思极恐(这背后有一个可怕的逻辑——“七宗罪之贪婪”,正是因为贪婪,才会不切实际地,妄想用不匹配的“注意力”,“时间”,“金钱”去换取不匹配的知识技能),究竟这些知识的学习是改善生活,还是加重生活负担?!
感同身受的人不在少数,然而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注意力收割机”的陷阱,利用“人性的弱点”,从“某明星出轨/离婚,网友们撕逼大战”,“集xx个赞送xx,收到后却发现自己不需要”,“手机APP中的各条推送”甚至是“微信抢红包”,可能都因此而纠结半天,喜怒哀乐都被捆绑在其中,辛苦了大家的付出,毕竟有限的注意力,时间,金钱花费出去,甚至没换来哪怕一声感谢!
假设“没梦想的人,会成为有梦想的人梦想的一部分”这句话成立,那是不是也可以说:“没目标/计划的人,会成为有目标/计划的人计划/目标的一部分”或者“拥有小目标的人会成为拥有大目标的人目标的一部分 ”?而我们的思维模式可能是缺少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