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节,西方的传统节日。
大概是中宣部、教育部的相关宣传起了作用,又抑或今年的情人节撞上了明天的除夕,因此,我所在的QQ群和微信群很少像以前那样的热闹。有的群根本连“情人节”三个字都无人提及。
但无论怎样冷落,情人节较之中国传统的七夕节还是要热闹多了。我一直想不明白,中国的节日一遭遇西方的节日,总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甚至连愚人节、万圣节(鬼节)这种低级趣味的洋节也攻占了中国的民俗领域。也许是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或许是好奇心在作怪,但我更相信西方对于节日文化的独特营销与中国民众心理的融合才是洋节泛滥的主因。
其实,中国的七夕节有着美好的故事打底,按理更应契合人心,更能获得大众的认同。但问题是七夕缺乏代入物。牛郎织女之间的重要媒介——鹊桥、以及孩子与牛,都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就算你拥有了一头牛,两个孩子,你觉的与情人相处还有浪漫可言吗?而西方的情人节却定位于“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女人天生爱花、爱甜言蜜语,当然不怕胖的女孩更爱巧克力。而当男人送出玫瑰、巧克力与贺卡的时候,死板的人也显得浪漫,粗鲁汉也变得绅士。
我觉得七夕节斗不过情人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故事太虚,一个关于凡人与仙女的爱情故事无论如何编造,都不可能使人信以为真的。虽然其中投射着无数人的渴盼与期待,但大家知道那就是想想而已。而西方的情人节,除了送礼物,就是晚餐约会,而这也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一个发展。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不玩虚的。
还有个问题恐怕出自某些(甚至可能是大部分)现代中国人的非分之想。解放之前中国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所以对情人的慨念十分淡漠。解放后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中国男人的齐人之福被严重抑制,但集体无意识是控制不住的,于是体现在对于“情人”的追求上。而牛郎与织女是什么关系?事实夫妻!他们的天桥之会不过是夫妻之会,自然引不起另有想法的中国人的兴趣。
然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没有“情人”的:有的是没钱,养不起;有的是有钱,但舍不得化;有的虽有钱也大方,但怕麻烦(特别是那些妻管严);有的是因为具有极强的道德感和法制管……于是,我们看到的中国情人节的热闹主要还是出现在微信和QQ群里,说白了就是过过嘴瘾或意淫一番。
事实上,作为基督徒们的情人节,那主要就是未婚恋人们的节日,结了婚的也会送鲜花、巧克力与贺卡给妻子,那只是在追忆曾经有过的浪漫。也有劈腿的给婚外情人过节,但在西方世界这也不是主流甚至被视为不道德,只能偷偷摸摸进行。
中国人还是过七夕的好,无论未婚已婚,都可把自己想像成牛郎或织女,把你们交往中的一切艰难困苦想像成王母娘娘的障眼法,只要你们爱比山重情比金坚,最后终会出现一座牢不可破的鹊桥,让你们一辈子牵手,直到海枯石烂。
当然,西方的情人节也是可以庆祝,表达爱的机会不嫌多。但是否有必要送花送车送房(现在的女孩已经不满足于食物与甜言蜜语了),则看各位的财力及对对方的信任程度了。我们结婚三十年,我从未在情人节给妻子送过玫瑰花,我觉得花花草草太不靠谱,还不如送块烤地瓜更实在。如果你说送花是满足精神生活,那么我告诉你,今晚我吹笛子作伴奏,妻子连唱了《女儿美》《一剪梅》《山中只有藤缠树》,还跳了广场舞《采茶舞曲》,你觉得那种精神生活更丰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