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英国,福尔克·格莱维尔
读完这本书,我没有如书评中的某位说的泪流满面,而是非常平静引发我对生与死的思考。
保罗,是一位原本可以很顺利成章的从业一名英文教授,爱好文学,学习求知欲强烈,但后来却弃医从文,如其说冥冥中的召唤不如说这个选择跟他之前学习的神经科学与道德以及他在疗养院的经历、他的家庭背景和他自身对这个深远的领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使他最终选择从医,而且还是一位天才医生;后期他生病时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仍热继续奔赴在自己最热爱的岗位,同时并通过文学去探究生命的意义。
整个求学到医院实习医师,直到一步一步成为优秀的主治医师,为此花费10年功夫练就一生本事,让我对医生这个行业多了份敬畏,也更让我明白,想要事业成功,并非一朝一夕。
读完让我感慨一:
生命短暂,虽说现在的我才30几岁,还正值大好青春年华,但这个世界变化无常,谁也不能预料在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前段时间,我之前的一个朋友(微商时期跟谁我一起努力的宝妈)找我聊天,问我现在忙什么呢,我告诉她现在除了照顾大宝,肚子里还有一个小baby还有2个月出生要准备的东西,这期间有在自学插画、电台主播、顺便看看书;她说真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好,过的好充实;我回了她一句鸡汤话也是真心话:过好当下。
是啊,回想1年前,1个人带100多人的团队,那时候手机从早到晚不离手,宝宝抱怨妈妈,不能理解妈妈玩手机怎么会是工作呢,那段时间感觉没有学习、没有生活、感到内心焦躁不安、迷茫、空虚、没有进步,后来果断选择停止这个事业,调整自己,专心陪宝贝,再学习再出发,后来的日子内心平静祥和了许多。后来,我将微信的签名更改为:大事随心,心随身动!
感慨二:面对死亡,很多决定都显得迫在眉睫,没有退路,容不得一点优柔寡断。保罗在检查出肺癌第四期时,夫妻之间还没有一个孩子,如果自己离世了,那么就留下妻子孤独的活在这世间,但自己的身体是否能允许要生个孩子成了他们的重要课题。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哪怕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心仍然怀揣希望和梦想。
关于在要不要生个孩子的问题上,保罗和他的妻子同样是矛盾的,现实生活摆在那,最终还是在跟家人进行长谈并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祝福后决定要孩子,他们说要继续活着,而不是等死。
这件事,我不禁联想到自己身上,虽然我现在已有2个孩子(其中一个还在肚子里);晚上把大宝哄睡之后,跟老公靠在床背上,依偎老公身旁,我忍不住问他:如果我们双方无论是哪一个人得了绝症,还会要孩子吗?(哈哈,不好意思,以前我也总是问他稀奇古怪的问题,我老公经常说孕妇的想象力真是超乎想象。这次难免又没忍住)老公回答的非常肯定:要!而我却犹豫了,我没有孩子爸爸勇敢,我也不知道是害怕将来无法面对孩子问我要爸爸还是无法承担生活的压力还是爱的不够深。如果是你们呢?敢做这样的一个假设吗?
最后:书里有很多经典的句子,我把我最喜欢的摘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1、人类是生命体,遵循自然法则,很遗憾的是,这些法则就包括一条:熵总,是在增大后的,生命是无常的,疾病,就是分子的顺序打乱了,生命的基本要求是新陈代谢,而死亡,就是新陈代谢的终止。
2、面对死亡的事实,努力去弄清楚是什么让我们这辈纸值得一活?
3、生命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一幅画里身上没有条纹的老虎。
4、希望充实的度过目标明确、意义深远的每一天。
5、爱人啊,你留给我的两份遗产——
一份是爱情
若将其献给神圣的上帝
他也必然会满意
另一份是无边的痛苦
它像永恒与稍纵即逝之间
在你的思想意识与我之间
————艾米莉·狄金森
喜欢蔡康永的书评:如果觉得活的轻飘飘,没有什么意义,那么本书会像一个镇纸,令我们想起生命的重量。
最后,回想一下,我好像从学校毕业后除了工作时要写的工作总结之外好像再也没有写过文字性的东西了,很多语法、词句也不知道通不通,写作的水平自己都不知道已退化到哪一步了,只是前段时间看书后表达欲望特别强烈,就想用笔记录下来,真的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望看到的读者多多包涵,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