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摩利支天菩萨经一卷
(唐)释不空,(元)释法天译
郑和笃信佛教。求佛祖庇佑,他刊印了大量佛经,捐给各地寺庙,南京大报恩寺和静安寺的兴建,都与郑和有关。
郑和刻经
明三宝太监郑和所刻的《佛说摩利支天菩萨经》。为世不多见的珍罕印本,弥足珍贵。(图十一)
摩利支是位女性菩萨。摩利支意译为“光”。摩利支天行于日月之前,能隐身,以隐身法救人苦难,民间常供养其神像,以求福佑。此经版画精美,曾经版画收藏大家郑振铎收藏。
佛教信众认为《佛说摩利支天菩萨经》具有护身、隐身、得财、诤论胜利等功德,能为人消除障难,增进利益。诵《摩利支天经》,还能“行路难中护我”,“远离诸难”。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隆佑太后往南方道场求护身法,由于路程遥远,即有人奉劝“奉摩利支天母”,可以求得路途平安。
此经共有三个译本,分别为唐菩提支流、唐不空及宋天息灾所译。宋仁宗曾为天息灾译本“亲制圣教序以冠其首”,开启了摩利支天菩萨信仰流传中原的契机。唐不空译本流通较广,是摩利支天菩萨信仰的重要经典依据。《大正藏》则收录菩提支流译本,归人密教经典类。
此经尾有道衍跋,其中称:“今菩萨戒弟子郑和,法名福善,施财命工刊印流通,其所得胜报非言可能尽矣。”这是确定刊刻者的依据。
道衍(1335—1418年)是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俗名姚广孝。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与文学家宋濂、高启等为友。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出家为僧。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选高僧侍诸王,道衍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今北京),住持大庆寿寺。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朱棣发兵前,他曾通过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促使朱棣坚定信心;又训练军士,打制军器,作好军事准备。靖难之役中留守北平,辅佐燕王世子固守北平,击溃朝廷数十万北伐之师;此后继续赞谋帷幄,最终助朱棣夺得帝位。永乐二年(1404年),授太子少师,赐名广孝。姚广孝虽在朝任官,却始终没有改变僧人身份。
郑和(1371—1433年)是明代著名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初为朱棣燕王府做宦官,从朱棣起兵有功,赐姓郑。从永乐初年开始,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船队远航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海岸,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郑和热心刊施佛经,曾先后八次施印《南藏》。云南省图书馆藏有永乐十八年施印本《沙尼离戒文》卷末云:“谨发诚心,施财命工印造一藏……希望以此殊勋,凡奉命于四方,经涉海洋,常叨恩于三宝, 自他俱利。”郑和施造佛经的举动,表明他在永乐初年就已经皈依佛门。据此经姚广孝跋,永乐元年(1403年)郑和施财命工刊印此经时,他是“戒菩萨弟子”,法名“福善”。永乐元年,郑和还刊刻了一部《优婆塞戒经》,其卷七有郑和本人的题记,记载:“大明国奉佛信官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咤释,即福吉祥。”“福吉祥”是密教中观音菩萨的名号。永乐年间,宫廷曾召请多位大喇嘛进入内府番经厂讲经,不少宦官皈依喇嘛座下,法名大多加“吉祥”二字。郑和刊刻佛经当与他曾接触密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