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三类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
这是最近听心理学课程最冲击我的一个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烦恼源于管得太多。
从这句话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际交往要有边界感。
什么是边界感?
自己的事,努力做好;他人的事,点到为止;老天的事,不恼不怒。
真实情况是,我们很难界定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儿和老天的事儿。
姑且说说自己的理解。
责任范围内事是自己的事,责任范围外是他人的事儿,刮风下雨、运气好坏则是老天的事儿。
以亲子关系为例。
作为父母,抚养儿女长大成人是自己的事儿,孩子成家立业后,新家庭的运转便是他人的事儿,父母安心享清福就行了。
当然,父母可以建议,如果儿女不听,也不必一肚子气,那是孩子的事。
但中国式父母大多放不下孩子,小时候操心成绩,长大了操心结婚,晚年还得操心孙子。操心了半辈子,还被孩子数落。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自己是过来人,想给孩子提点建议。出发点是好的,但时代在变,有些建议未必合理,孩子不听也正常,但老人不乐意了,觉得孩子不听话、不孝顺,开始道德绑架。
父母把一辈子献给了孩子,亲子关系却很疏离,大多因为没弄清自己的事和他人的事。
同样,我们做老师的,有时也理不清自己的事和学生的事,被学生左右情绪,结果气出一身病来。
昨天讲练习时,发现有学生没做作业。看到学生空白的练习册,火气蹭蹭蹭地往上蹿,我深呼吸了一口气,转念一想:做作业是学生的事,我能控制得了吗?不能。想明白这点,我的怒气突然消失了。下课后,学生说:“Amber,我好羡慕你的乐观,我以后要是做了老师,肯定没有这种好心态。”听到学生的夸奖,我在心里偷着乐。原来,在学生眼里,我也是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但在课堂上,我的内心也上演了一场大戏。作为老师,合理布置作业并做好监督是我们的事,认真完成作业则是学生的事,如果学生真不想做作业,压迫学生只能适得其反。倒不如退一步,先攻心,拉近跟学生的距离。同样,有些父母见孩子在家不学习,便开始唠叨孩子,希望他好好学习。但学习是孩子的事儿,父母可以善意提醒,如果孩子不听,就此打住,尤其是高中生,最怕父母唠叨,越唠叨,越叛逆。有人肯定会说,孩子不学习,我做父母的担心啊!担心无法改变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压力,甚至让他觉得,学习是父母的事,而非自己的事。如果可以,父母不如把时间花在了解原因上:为什么孩子不想学习?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才能开导孩子。另外,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我们无法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如果孩子不爱学习,不如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热爱学习的人吧。尽人事,听天命,划好边界,才能拥有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