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失孤》之前,我先在网上对这部电影做了一下大致的了解,发现评论区内,除了对领衔主演刘德华演技的认可外,对影片批评的声音也不少。
有人说《失孤》的情节很平淡,没有跌宕起伏;有人说《失孤》的节奏很乱,时而顺畅时而突兀;有人说《失孤》没有泪点,毫不煽情。(某影评)
可是,在观影过程中,我还是几度留下了热泪——为骑着摩托车寻子的那位父亲的满面风霜,为这位父亲那一直“在路上”的十五年岁月,为影片结尾处,依然继续走在寻子路上的那位父亲的落寞身影……
雷泽宽(刘德华饰)的儿子雷达,在两岁时丢失。自此,雷泽宽凭一辆摩托车,走上了漫长艰辛的寻子之路。
人们常说,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这三件事,说的都是人之“死别”。人死了,最起码有了一个结论——知道“他”去哪儿了。
而雷泽宽们的骨肉生离,却是人海茫茫两不知。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不知道他是否吃得饱穿得暖?不知道他有没有受委屈?这份煎熬,不亚于死别之痛。同样为人父母,稍微一代入到剧情中,我的心就痛得厉害。
孩子丢了,一个家庭的命运轨迹自此改变。这份天伦之殇,沉重地压垮了很多家庭,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雷泽宽丢了儿子,自此抛家舍业,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花在了路上,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却早已沧桑如半百。
被拐的大眼晴女婴的妈妈,一出场就是精神恍惚,最终心理崩溃而投河自尽,没能等到孩子被成功解救的那天。
四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因为没有出生证,没有户口,办不了身份证,参加不了高考,坐不了火车和飞机。所以,他一直在寻找亲生父母,想证明自己是被拐来的,希望有机会摆脱“黑人”的生活。
雷泽宽是执着而坚强的,他没有和大眼晴女婴的妈妈那样,只精神恍惚地停留在原地喃喃自语,也没和他口中的新疆妈妈那样,找了个孩子做“替身”,在孩子的亲生父母找上门后而选择了再次逃避——自杀。他勇敢地走在路上,不放弃任何一个与儿子相关的线索。他说,只有在路上,他才觉得对得起儿子。
面对天塌了般的灾祸,他一边积极自救,一边顺手助人。他一路走来,无意中见到寻找大眼晴女婴的寻人启事,马上就为这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做了一面广告旗子插在摩托车的后座上。
他得知了曾帅也是个被拐的孩子,也渴望找到自己的家,他车后的旗子又从两面增加到三面。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希望。在他的鼓励、帮助下,曾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面对这样的天伦之殇,社会大众的支持力量也无处不在。雷泽宽的破本子上记录了满满一本子别人对他的帮助;高速交警(梁家辉饰)热心帮他引路、指路,并默默夹入地图中二百元钱;还有剧中无处不在的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有的积极提供线索,有的亲自陪同。
再就是网络力量对失踪孩子信息的及时转发,助力也颇大。那个被拐的大眼晴女婴,就是因为一个小伙子在车站上发现了哭闹的孩子与网上的照片很像,果断报警并暗暗跟踪人贩子,直接促成了孩子成功被解救,人贩子落网的结果。
这些,都是正在承受失子之痛的雷泽宽们的温暖和希望。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立即去搜索了“宝贝回家”等公益网站,关注、留意了一下相关的信息。如果再遇到乞讨或者来路不明的孩子,我一定会有意识地多留意一眼。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做为一名普通观众,我的这种行为及意识上的转变,或许就是这部电影拍摄的意义所在。
在了解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才知道雷泽宽的故事原型就是山东聊城的郭刚堂,他的儿子郭振至今还没有找到。无论是失孤,还是打拐,这都不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故事,它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触手可及。
那些买孩子的人大多数都不是大奸大恶,影片中借某志愿者之口说出:某地的人相信多子多福,自己生不了,就去买,所以村里有很多买来的孩子。但有了买家,就会滋生出相关的产业链条。
在看了这部电影后,现实生活中这些链条上的人或许也会有所触动,这种有伤天伦、触犯法律的事,或许就会少发生一件。这或许也是这部电影拍摄的意义所在。
目前,在国家层面上,公安部已建立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这是世界上唯一由官方建设并维护的以“打拐”以目的DNA数据库。资料显示,该数据库已为2700名被拐儿童找到亲生父母。
只有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都重视了,才会最大限度地杜绝这份天伦之殇的发生,减少衍生的伤害。当然,国家在很多方面尚需向深处、细处可为。比如“黑人”曾帅的户藉问题,国家在几次大规模人口普查之中,为什么就不能一边解决其户口问题,一边为这些身份来源不明的孩子建立资料库以及信息比对系统?最起码,不会让这些孩子因为一纸户籍,而失去继续受教育的机会。
当然,这部电影也的确有其情节上的单薄之处,没有将这份天伦之殇对家庭、社会的伤害之深之远体现出来。
比如雷泽宽在路上时,好像只接到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来自家里的电话,雷只答复了一句“在找”,并没有进一步的展开及提及。在路上的,好像只有雷泽宽一个人,其实至少应该是一个家庭。
再比如,大眼晴女孩丢失之后,影片中只出现了一个神神叨叨的妈妈,孩子的爸爸呢?其他家人呢?如果有了亲人之间爱的支撑,孩子妈妈或许也不至于因精神崩溃自杀而亡。
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的导演能选择打拐做为主题,我都为她点赞。我认为,这比拍那些纯娱乐的肥皂剧、架空的穿越剧有意义多了。她和她的制作团队承担了一个媒体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唤起了更多人、更多社会力量对“打拐”“失孤”这些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