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职业转型路径
当今一般的观点认为:成功进行职业转换的关键在于制定清晰的行动计划,并用此计划引导行动。传统职业转型路径听上去合情合理,万无一失。但是经研究发现,采用这个方法将带来最具灾难性的结果——那就是没有结果。
传统的职业转型路径大致可以总结为三步:
第一步,认识你自己。我们中大部分人都接受过这样的教导:在转换职业前,应先寻求自我认知。从理论上讲,这种认知来自自我反思,无论是独自一人内省,还是使用标准问卷或通过专业人士的帮助。自我认知考察我们的性格属于内向还是外向;喜欢有条不紊还是自由散漫;更重视名声还是收入,这些能帮助我们避免做出错误的职业选择。当一个人完全弄清自己的性格、需求、能力、核心价值观和重点后,就能寻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而很多人做了这些所谓的“万无一失”的准备和计划后,结果却一无所获。不可否认,通过职业总结发掘我们的好恶是有用的。但是这种做法常根植于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那就我们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事实上,没有人拥有这样一个完全对应的自我。过多的自我反省可能让寻求职业转换的人陷入白日梦的危险。持有这样幻想,人们要么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之吻合的工作,要么因为未能认识自己的处境,从而一直沉浸在某个幻想职业中不能自拔。
第二步,咨询信任的人。传统的观念认为,你应该与那些最了解你和最熟悉市场的人进行沟通。好友和家人能帮助你看清最真实的自己,他们会设身处地为你着想。但对于职业转换,最了解我们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羁绊,而不是助手。他们的初衷可能支持,但最终往往会强化、甚至不顾一切地保留我们希望改变的旧有身份。相反,我们需要走出现在的人际圈,寻找新朋友、网络和专业社区是打破栅栏、获得心理支持的最佳方法。
第三步,设定远大的目标。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瞬间从转换职业的想法中理清方向,一步到位地实现目标,因为传统观念认为人们不应愚拙地进行小规模、肤浅的调整。但是,如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就像在转折初期,寻找真正的自我会阻碍行动而不是推动转变,试图一劳永逸地转型可能会阻碍真正的转变。相反,循序渐进的步伐能让我们培养出更丰富、更有根基的全新职业身份。职业转型这个过程很少以线性方式实现,如果前进两步,再退后一步,最后到达的地方往往有惊喜。
真正进行方向性的改变知易行难。这并非因为管理者或专业人士不愿接受改变,恰恰相反,许多人对重塑自我都有过认真严肃的尝试,并不惜冒着工作和个人风险,在此领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虽然付出巨大,他们仍陷在错误的职业中,不能实现个人潜能和职业抱负。
许多研究者及职业顾问在察觉这种困境后,将问题归根于人的基本动机:我们惧怕改变,准备不足,不愿做出牺牲。但通过深入研究,我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人们遭遇失败,最可能的原因在于他们沿用了完全错误的方法。事实上,正是传统观点让转换职业的人们裹足不前。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动机,而在于方法。
一般认为,成功进行职业转换的关键在于:制定清晰的行动计划,并用此计划引导行动。通过研究正在进行职业转换的人群(而不是已成功的职业转换者),我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结论:改变是逆向开始的——行动在先,认识在后。
原因何在?因为职业转换意味着职业身份的重新定义。职业转换的顺序是“先行动——再思考”,因为我们的身份与行为紧密相连,它来自多年的行为积累。要改变这种联系,必须改变行为——这正是传统观念警告我们不该采取的做法。
快速转型三大法则
在传统方法之外,有一个与其相去甚远的思路和方法。“实验+学习”法是指在转型期间,我们“可能的自我”变化无常,唯一能推动改变的方法是将这些可能的身份付诸实践,进行精心尝试,直到具备足够的实战经历,再做出更多决定性选择。
“实验+学习”方法认为,对抗不确定性和安于现状的唯一方法,是将未来的可选方案变得更生动、形象、可行。我们的旧身份来自实践。同样,通过精心实验、社交转型和赋予正在经历的变化以意义,就可以在实践层面重新定义这些身份。这三个方面是这种颠覆传统的职业转型路径的核心内容,看似随机且行为无序。
1、精心实验
精心实验指的就是创造这些副业项目。它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在不牺牲现有工作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尝试新的专业角色;或避免我们过快跳入一个全新领域。几乎所有我观察的成功转型者,在进入新职业前都已与其进行较长并深入的接触。
精心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通过临时工作、合同外工作、咨询工作和兼职获得新领域的经验与工作技能,或者学习新领域的课程、参与培训或考取证书是精心实验的另一种实践方法,在我的研究中,很多人通过管理课程和和休假时间提高新技能。这些假期使人收获良多,帮助我们脱离每日的常规工作,结识新人并参与不同的活动。
2、社交转型
寻找新工作需要在熟悉的人际圈外构建新的人际网络。通过向外延伸,可以获得新想法和工作机会。
如果我们希望与过去一刀两断,就必须勇于开拓新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为了获得工作机会,而是因为,陌生人往往能帮我们看见自己的未来。
3、赋予意义
职业身份尝试的第三步——赋予意义,意思是创造改变的契机:为那些瞬时、枯燥的事件赋予特别的意义,将它们编织成关于我们未来的故事。好故事可以通过不断讲述而丰富、完善,甚至在它还未全部完成之前。
如果将自己所寻找的事物以及旧我与新我之间的连接公之于众,就可以表明自己的动机,从而得到更多外界的支持。
职业转型7步走
笔者设计了一套思考框架,帮助管理者度过职业转型难关。这个框架包含7个步骤,笔者称之为“7C”:
·复杂(Complexity)——考虑职业调整带来的所有问题
·清晰(Clarity)——理清问题并按重要性排序
·信心(Confidence)——相信职业调整能够成功
·创意(Creativity)——通过头脑风暴寻找新解决方案
·投入(Commitment)——开始调整,采取最初步骤
·巩固(Consolidation)——告别旧身份,接受新身份
·改变(Change)——投入新生活并接受其结果
自我颠覆的四项法则
在美国和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生活而终生只做一份工作的“公司人”的观念早已过时。美国劳工局统计数据显示,1983年以来,美国25岁及以上的人士,在一个工作机构效力的时间一直保持在平均5年左右,男性还稍有下降。美国劳工局的另一份报告显示,1957年到1964年婴儿潮出生的人中,在18岁到44岁之间平均从事了11种工作。跨度从1976年到2006年的长期跟踪研究,勾画出一个类似的图画:那些在公司干了至少10年和至少20年的人士,在总人数中的百分比有了明显下降。
转行并不那么容易判断,因为它比换工作更难以界定。但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转行这种大转变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并有大量研究案例支持这种观点。
许多哈佛商业评论的读者一定熟知,克里斯坦森是颠覆性创新之父。颠覆性创新的观点认为,最成功的创新,是那些能开辟新市场和重新构建价值网络的,这种创新往往具有颠覆性。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会采取减薪来换取一个更深入的方向;毕竟,颠覆的最后阶段,对你创造的东西需求会更高。另一些情况下,在削弱你在新职位、新组织或行业中的竞争的同时,你甚至能提高收入。请记住,当涉及到个人颠覆,回报不仅是经济上的,还会有心理和社会层面的。
开展颠覆性创新的公司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最容易被忽视的经济引擎却是你自己,如果你真的想推动世界向前发展,你需要实现内在的创新,然后颠覆自己。
1、锁定能被更有效满足的需求
颠覆者寻找那些尚未得到很好满足的需求。他们致力于没人或者没人想进入的市场。
“审视周围的世界并不断向前,是至关重要的。”希瑟·库格林解释说,“我目睹了两次经济危机和大裁员, 我发誓,我必须保持总是领先一步。”
2、了解你的颠覆优势
当你考虑要颠覆自己,不要只去想你能做好的事,还要想你能做好但别人却不能做好的事,那是你颠覆的优势。
3、迂回包抄,一切为了成长
正如一家公司的生存取决于收入的增长,一个人的成长取决于学习和提升。当组织变得太大,就会停止探索更小、更具风险、却更有利可图的市场,因为产生的收益无法弥补企业的风险底线。正如鲍德斯公司(Borders)在图书销售行业缓慢引入电子商务一样,在那个行业,他们取得了成功,人们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上升到了某个层次,可能就会允许其处于稳定状态。个人成长往往会停在一个典型S形曲线的顶部。颠覆者能够通过跳到一个新位置、新行业或者一种新组织来避免这个问题,并把自己放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成长轨道。
4、突出你的战略
颠覆性职业生涯中有一条平行线。因为我们没有遵循传统的职业路径,我们就无法从开始看到最后。正如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写道:“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而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我一直朝着传统的晋升模式不断向上,我了解成功的模式,但是我不再想要下一个职位或晋升了。”萨比娜·纳瓦兹回忆说,“我想有所突破。”她要求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并在这个位置一直干了6年。
信息来源于:哈佛商业评论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