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陆陆续续上班了,听到不少朋友感概:
“感觉自己过了一个假年,莫名其妙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也是,过完年大脑一片空白。”
今天过年,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待在家里时间最短的。可能因为时间短,反而更珍惜,也觉察到了不少扎心的真相。
1.父母比我们想象中要老得快
去年下半年,几次跟老妈打电话她都提到让我帮她网购染发剂。我当时随口答应,后来想到染发剂对身体不好就没给她买。
过年回家,她又念叨了好几次,我终于在过年前一天跑去超市给她买回了染发剂。
拿到染发剂,她立即拉着我让我帮她染发,“在医院的时候,一位老奶奶问我是不是有六七十岁,气死我了……快帮我染上,过年就要精精神神的……”
我怔在原地,喉咙里像是堵着一团棉花,心里五味杂陈。原来,她想染发是因为这个原因。
前段时间,老妈生病了,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还没大好就回家了,面色看起来比以前更憔悴。她不想过年的时候病殃殃的,让家人担心,也害怕疯长的白发让她看起来更加显老。
帮她洗头发、染发时,那一缕缕银丝刺得人眼睛酸涩。以前总不愿意面对父母年纪大了这件事,现在却不得不直面这些现实。
春晚小品《“儿子”来了》中,蔡明和潘长江饰演的父母轻易受骗,高价购置保健品,折射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现状。
为什么那么多父母那么容易受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怕变老,怕生病,希望能尽最大的可能帮帮子女,害怕身体差拖累了儿女。
有人说,成功的速度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成功太难定义,但是,让父母安心地慢慢变老,也是种孝顺。
2.其实,大家都在进步
没有谁会停留在原地,大家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进步,这是我在过年期间的又一个感悟。
小表弟今年读初二,去年还经常跟我吐槽老师丧心病狂,作业太多,休息时间太少。如今,作业量只增不减,平时他常常需要熬夜做作业,却少了几分抱怨。虽然偶尔不满父母关心成绩,但成绩也维持在年级前几名。
大表弟,以前玩起游戏来可以彻夜不眠,对学习也不上心。如今大学毕业,整个人看起来焕然一新。
他说起在医院实习的经历,讲到第一次帮一个出生没多久就夭折的婴儿做心脏按压,手指都麻木了,可那个孩子依然离开了人世。讲到医院里没有子女来探望的老人,讲到敏感的医闹话题等,我分明看到曾经那个网瘾少年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青年。
老爸,之前微信就发发消息,打打语音电话。如今,学会运用其他功能。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在赖床,他就用红包诱惑我:“给你发了500块红包,快起床。”
老爸非常能吃苦耐劳,外面的事情做起来特别溜,但是家里的事情,譬如做饭洗碗之类的,他很少插手。老妈生病后,他开始做饭洗碗,围上围裙笨拙而认真地忙碌。
新年新气象,每个人都跟以前不一样。时间,真的是一把雕刻刀。
3.原来,父母并不需要我
许多朋友吐槽说,过年被逼婚,快抓狂了。有人做过一个全国青年被逼婚率统计,湖北的青年被逼婚率高达79%。
而我很幸运的,属于那21%,我爸妈并不逼婚。
因为这次回家时间短,我想尽可能多的陪陪爸妈。但是,陪他们看电视时,他们看的抗日神剧,婆婆妈妈的家庭剧,我不感兴趣,于是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爸妈聊剧情。
他们聊天的时候,我想凑个热闹,结果发现大部分时候他们说的那些人我要么没印象,要么不认识。
他们吵架的时候,我以为终于轮到我发挥作用了。结果……前几分钟听他们争执得挺厉害的,过几分钟就听见他们笑笑哈哈地不知道在说什么。我以为是一场大战,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种日常。
有一次,老爸老妈不知道在说什么,然后吵起来了。我在旁边,忍不住插嘴了。第二天,趁我爸不在,我妈说:“我在说你爸的时候,你能不能别说话……”
我……我……
好吧,事后想想,老爸被老妈说得哑口无言,并不是因为他吵不赢,而是他在让着老妈。而老妈在痛斥一顿老爸后,消火了,这件事也就过了。我在旁边,无论是劝架还是义愤填膺,都属多余。
原生家庭的话题那么多,我们现在的不少行为模式也的确受到父母的影响。但有时候,停滞不前的那个人,是自己。
以前总觉得父母特别需要自己,父母是自己的责任,我要为他们着想,无形中给自己背上了一个巨大的枷锁。如今才发现,父母他们没有那么需要我,他们有彼此。而我,有自己的路要走。
老家那边,流感肆虐,我也不幸中招。过年那天晚上,高烧不止。后来几天,除了打针吃药,其他时间都在休息,完全与外界断了联系。初一那天,我估计睡了16个小时,好几年没有睡过那么长时间的觉了。大概是因为安心,因为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醒来,都不用着急,也无需慌张。
以往在家时间长,过年都忙着与朋友聊天、送祝福,刷剧。人在家里,心思却在手机上。但其实,我们每年陪父母的时间微乎其微,陪伴质量更是不好意思提起。
今年过年,没有与外界联系,对父母,对其他亲人,对自己,反而多了一层认识。
这个年,没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