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作文全国卷,是根据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故事来做引子,然后谈感触。
其实这三位在春秋时期都是比较出名的人,传闻轶事也比较多,今天我们就聊聊真实的他们。
大背景:东周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是东周的一个阶段,是后人为了了解历史方便而称它为春秋时期,就好比我们说的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道理,只不过春秋时期的年代范围要宽的多。
这里不得不先说说周朝。周朝(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历史专家把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公元前771(周幽王在位,就是褒姒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年镐京陷落,周朝灭亡;后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还继续用周的国号,不过周朝由此转衰。为了方便研究,历史学家就把公元前771年前的周朝称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之后称东周(前770年-前256年)。
东周开始,周天子地位急剧下降,控制范围越来越小,各诸侯国则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140多个诸侯国;他们之间经常相互攻伐和兼并,我们称这一时期为春秋时期。到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这也是山西三晋大地的由来),春秋结束,战国时期开始。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是春秋时期齐国第16位君主,春秋五霸之首,是个有为之君。生年不详,因为年代久远,无从考证。都说春秋时期人的平均寿命是30岁,个人认为不可信,所谓的推断也是没有根据。如果按照君主的平均寿命来看,齐桓公应该是出生于公元前700年左右,离今天2720年左右。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即吕小白,也称姜小白。
这里多说两句,那个时候的姓和氏区别很大。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姓是部族的标志,而氏是部族发展壮大之后小家族的标志。比如齐国的国君姓姜,是姜太公姜尚的后代。而姜尚的先祖伯夷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了吕地(今河南南阳),因此得吕氏,称吕尚。可见,姜姓是他们部落的姓,而氏则取自封地,也有的以官职为氏。远古时期的部落母系社会,所有很多姓都是“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姚等。而氏则完全是男性专有的,有身份的男性才有氏,往往是其人死后是天子、诸侯所赐,有点儿象谥号。春秋初期,这种赐氏还不特别常见,到春秋中后期,则成为常例。
齐国的国君姜姓吕氏,赵国的国君赢姓赵氏,秦国的国君嬴姓秦氏,魏国姬姓魏氏等等,楚国芈姓熊氏,屈原也是芈姓,屈是他的氏而已,因为那个时候除了国君其他男子都称其氏而不言其姓。
齐国最富,天下皆知。齐襄公(齐桓公的哥哥)时在位时,齐国政治开始混乱。襄公登基,元年(公元前697年)就想起“始为太子时,尝与无知斗,及立,绌无知秩服,无知怨。”可以看出齐襄公登基就是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当初,襄公将鲁桓公灌醉杀死,与鲁夫人通奸,还屡屡杀罚不当,沉迷女色,多次欺侮大臣,他的诸弟害怕祸患牵连,因此次弟纠逃亡鲁国,他母亲是鲁国之女。管仲辅佐他。次弟小白逃亡莒国,鲍叔辅佐他。小白母亲是卫国之女,很得齐釐公宠幸。公子小白和纠都出走他国避祸,可见小白也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后来,公孙无知杀了襄公,齐国杀了无知后,到鲁国迎公子纠。可见最开始小白并不是国君的首选,于是,小白伙同鲍叔牙杀了公子纠,才得以继承王位。
齐桓公小白比较正直,不耍小聪明,管仲说:“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小白。”齐桓公为人正派,深谋远虑,的确是合适的国君人选。其实管仲和鲍叔关系比较好,鲍叔辅佐小白就是管仲推荐并说服他的,两人互相推让,都知道小白的前途,但是管仲为了为了国家社稷,为了齐国的未来,让鲍叔帮助小白。
鲍叔曰:“然则奈何?”管子曰:“子出奉令则可。”鲍叔许诺。乃出奉令,邀傅小白。鲍叔谓管仲曰:“何行?”管仲曰;“为人臣者,不尽力于君则不亲信,不亲信则言不听,言不听则社稷不定。大事君者无二心。”鲍叔许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二人的对话,最后一句鲍叔问,我该怎么辅佐小白呢?管仲说:“为人臣的,对君主不竭尽心力就不能得到亲信,君主不亲信则说话不灵,说话不灵则国家不能安定。总之,事奉君主不可存有二心。”鲍叔许诺了。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管仲家里比较穷,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困难,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候,鲍叔牙都是让着管仲的。此外,管仲也是正直忠君之人,为了不让国家断后无君,分开辅佐两人,而且不管辅佐谁必须尽心尽力,他之后射中带钩,也是忠于自己的主公,令人敬仰!连诸葛亮都把自己比作管仲,可见管仲在忠君之臣中的地位。
后来管仲兵败,公子纠被杀。鲍叔(前723年或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也没有落井下石,反而给齐桓公举荐管仲,这就是“管鲍之交”;齐桓公也不记仇,拜管仲为相,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成为一段佳话。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不过管仲死后,齐桓公还是没听从管仲的忠告,重用、信任这三人,最终死于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奸人之手,很是可惜。
他死后,他五个儿子为了争权夺位,互相攻打,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直到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殓。
他们的故事在春秋时期可堪君臣典范,直到现在,我们还在推崇。
世人都佩服管仲,不过,我更看重鲍叔的胸襟,能做到心如止水,知足常乐,且才能又不在管仲之下,很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