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5岁的老阿姨,总把死挂在嘴边,她向我诉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总想着早点死了,可是就是不死”也许到了这把年纪的时候,人早把生死看淡的原故吧!死对于她是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事,也许晚上睡下,第二天就离开了一样的自然,可是又让人有些不解,既然想早点死,可是为什么我还看到她一把药的吃着,还一个劲的催促我快点把她的电话修好,不然出事了都没办法联系,死到了家里都没人知道。死是一件不可抗拒的自然事件,可是没有一个人是愿意自我放弃的去死,更不想痛苦的去死,所以人们在面临死亡时是总会做出一番挣扎的,即使那些癌症病人在开始时也是会挣扎一番渴望奇迹会出现的一种,只有痛苦折磨的人生不如死时人才希望早点解脱的自我放弃的死去,可是这种放弃始终还是有种心有不甘的存在。这样一番理解让我似乎明白了老阿姨的嘴里念叨着死却还依然吃着药的原由,然而死后害怕不被人发现的问题我也不仅有了一番见解,那就是人凡事都是有一定尊严的,即使死了也希望是体面一些的走了,所以有些老人在面临高寿时,临近死亡时都会叮嘱子女们为她们准备好寿衣,如果还有土葬习俗的还会准备尚好的棺材。死亡是做为人存在世间中最后的时刻,即是一种庄严的时刻,也是一次最后的珍惜...
老阿姨还有一种表达最为突出的就是,人老了,活着真难啊!买东西总是拿不动,儿女还不在身边,只是偶尔来看看,人老了,病就多了,说话有些舌头短,头脑有些时候还犯迷糊,不过幸好听力还好,与我交流时正常的音量都能听清,牙齿也是好的,吃饭每顿基本就是一碗面条,房屋的正中间摆放着一台老旧的大屁股电视机,老人无聊时就会打开看看,天气好的时候也会出去与那些同小区的年龄相仿的老人们聊聊天,人老了大抵都会经历这样的情景,不仅是吃的减少了,活动范围也缩小了,喜好也慢慢变得单一了。85岁唯一庆幸的就是她依然能够自理,没有躺倒需要儿女,护工来为她护理,这样的活着的状态除了在活着中等待死去,还会有新的生活的希望生长出来吗?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已走到人生边上的边上,在往前,我就去了,也就是死了,所以只能回忆过往”这也许是人老时慢慢接近死亡时都会生出的生活状态,希望已不适宜出生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回忆与总结过往的一生似乎更是一种感动与具有更大的意义...
有一种欣慰与幸福是老有所依,我遇到过太多的老人,不仅深有感触,大多的老人都是特别的热情,让吃,让喝,问东问西,总想多挽留一会儿,与你多交流,多聊一会天,85岁的老阿姨原来也是一个苦命的人,40多岁老伴就脑溢血去死了,一直守寡至今,虽然育有一女,最后老人也无奈的道出了实情,女儿原来并不是亲生的,所以虽然85岁的高领了也不愿与女儿同住,女儿只是偶尔去看看她,因此她还向我打听哪里有便宜一点的养老院,太贵的她也住不起,一个月2000多的退休金让她不免在临近死亡时还得估算着怎么花掉,生活在现实中总是会遇到无情的一面,但是对于一位85岁的老人,经历过80多年风雨的老人来说,这应该早已不算什么事儿了,长期的人生经历习惯早已练就了人们坚强的意志,老人虽然叙述着自己的不幸,脸上却没有一点忧伤的气色,一脸的淡然显得有些平静,满脸的皱纹沟壑纵横,那是岁月的刻刀在她面部留下的深刻记忆,往事不仅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也会渗透进人们的脸上,有时我冷落了老人的絮叨,老人却依然喋喋不休的自述着,好像深怕错过一次可以听她表述内心故事的一个良好的听众,无疑每个老人都是孤独的,尤其是内心的心声难以找到表露的对象,老人的活动世界渐渐的走向封闭的边缘,深藏的心扉却渴望打开,如同关上了房门后,我们通过打开窗户来获得外面的世界一样,人们如果完全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了,无疑如同另一种死亡,人之所以活着不仅需要阳光,空气,水分,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因为寂寞也常常会杀死一个人。听着老人的经历与境况不仅一种感同身受的伤感,当我老了...不禁那个问题又冒出来了,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寻找快乐,可是眼前这个85岁的老人,毫无快乐可言,唯有的现实就是等待死亡的来临能够早一点,希望结束她背负的一切痛苦与无奈。虽然生活给了她太多的悲苦,可是还是难得的看到了一次老人露出笑容的时候,那是她与其他老人说到的一个话题,他自述的说,现在的人太能了,一个人一天走多少步都能算出来,那怎么能算的过来,老阿姨的这句话不禁把我逗得笑出了声,也许是我的笑声感染到她了,还是她自觉到了她的可笑,她尽重复了几句“怎么算的过来”不禁自己也笑了起来,她的重复或许是希望这种笑声能够留的久一些,那是难得的可以带来一次笑容的话题。笑容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笑容露出在那张干皱的脸上的同时也带出了一些活气,有句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其实更真实的写照是老吾老,以及己之老,有首歌唱得好听叫“当你老了”,其实关爱她们也许也是当我们老了以后活着的一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