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大学的生活让你懂得了什么。看到这个话题我不禁一震,大学生活两年,我到底懂得了什么。
有人说大学生活然给懂得了享受孤独,从以前上厕所都需要人陪,到现在独自一个人穿梭在教室图书馆。有人说懂得了钱最重要。然后我就一直往下翻翻到了一条让我头脑一懵的句子:在大学里,特别是一般的大学里,要适当跳出自己的圈子。随波逐流只会让你变得跟大多数人一样普通。
我的大学不是211,也不是985,说起来连一个好的本科可能都算不上,普普通通的大学普普通通的同学,普普通通的生活。
是的,刚来大学的时候,我特别积极的参加身边朋友的聚会。我几乎拼命的想保持和她们一起的步伐,和她们一起称赞她们的爱豆,即使我并不追星,一起在外面吃饭,一起买衣服,一起逛街,甚至上厕所都要陪同。就是怕自己只是一个人会看起来那么孤独。大家似乎做什么都在一起,约好了大家一起吃晚饭,我便逃掉了晚自习,为了能和大家一起玩,我便精打细算的花光了我所有的生活费,后来期末了,大家便约好了一起去图书馆,似乎在期末的时候一定要去图书馆来安慰自己对考试抱有的侥幸心理。期末的时候挂掉了13个学分,面临降级边缘,这又很大的原因源于我的自律性不高。那个时候潜意识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大家好也不一定你好。
在《在细雨中呼喊》一书中,余华曾这样写到:
我不在装模作样的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用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说实话,我认为大学合不合群都无所谓,你合群也好不合群也罢,关键在于你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一群人在一起是不会让你收获太多有益的技能。我曾经一度很羡慕学校的独行侠,他们看起来是那么的潇洒又自信。其实跳出来,你无非就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图书馆.... 其实这又有何不可,至少不会因为大家口味不同而一直徘徊在一条街上商量半个小时都没确定好要吃什么,至少不会因为图书馆位置的零零星星而一直穿梭在图书馆只为找几个合适的位置。
后来想想其实人本来就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又何必为了迁就别人而破坏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呢,削尖了脑门想配合他们的步调,最后切越来越懒散。
一群人的同居生活就意味着有一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情绪,上一秒还在一起谈笑风生下一秒就莫名其妙的黑了脸,或许是因为你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刺痛了别人敏感的神经,更可怕的是你还不知道,自顾自的演着一个人的独角戏。
合群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使你进步的人,和他们做朋友。让你的大学生活至少去看起来不会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