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看几个场景:
在男洗手间的小便池里刻一只苍蝇,男士尿到小便池外的现象就能减少80%;餐厅把健康食品摆在显眼位置,人们就会更多地吃健康食品;自愿捐款时,如果有“建议捐款100元”的提示语,人们普遍会捐相应的数额......
这些做法的好处是,既不强迫你,也没有剥夺你的自由选择权,而是利用“助推”的手段,对人们的决策进行优化设计。这个理论,来自今天每日精进介绍的书——《助推》,作者:【美】理查德·塞勒、卡斯·桑斯坦。
在了解“助推”这个行为前,首先要懂点儿脑科学常识。人的大脑有两个思维系统:一个是直觉系统,反应迅速,不需要刻意控制。另一个是理性系统,反应比较慢,而且要消耗大量脑力。
因为直觉系统太强大,能被轻易触发,所以人绝大部分的行为,都会受到偏见的影响。助推这套方法,就是为了弥补直觉系统的缺陷,帮人们在两个系统之间寻找平衡。
要特别注意一点:助推,是帮你做决策,不是替你做决策。助推不等于专制。比如,要求香烟生产商在外包装上注明“吸烟有害健康”,并且附上骷髅头的图片,就是引导人们不要抽烟,这是助推;禁止商家生产销售香烟,这是专制。具体如何用“助推”来优化决策呢?为你总结五种方法。
方法一:减少直觉迷惑
直觉是会骗人的,所以在事前设计上,就要充分考虑直觉思维的特点,尽量避免它对人的误导。比如,很多从内向外推的门,却在门的内侧安装一个拉手。这种设计非常糟糕,不仅多余,而且容易让人下意识地去拉门。在做设计时,应该避免。
方法二:提供容错空间
即使充分考虑了直觉思维的缺陷,有时候错误还是无可避免。怎么办呢?答案是:给予必要的宽容度。举个例子,传统USB接口分正反两面,很容易插错。我们没办法控制用户行为,怎么办?新的Type-C接口不分正反,怎么插都行,提供了更多容错空间,用户体验更好。
方法三:优化默认选项
人的大脑是非常懒惰的,多数情况下并不愿意调动理性去思考。所以在做选择时,我们对默认选项有天然的依赖。在设计人的行为时,就可以利用人的这种心理惯性。比如,我们在网购飞机票时,系统会自动帮我们勾选“保险”的选项,很多人也就不会再主动把它取消掉。你看,这就是商家利用我们的心理惯性,助推我们选择了他们希望的结果。
方法四:提供充分信息
研究发现,当信息充足时,人更容易克服偏见的影响,更多地调动理性参与决策。举个例子,要推动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的车,政府要怎么做呢?美国政府要求每辆车都要贴上节能环保的标志,并在标志上写清楚,这辆车开一年预计的油费。通过直观的信息,让消费者了解到节能车的好处,有效促进了节能环保车的购买。
方法五:简化选择体系
统计表明,当选择又多又杂时,人们往往很难做出理性选择,最后只好根据直觉胡乱判断。所以,控制选项数量就变得尤为重要。比如,我们熟悉的奶茶店,每个店都有几十种口味的奶茶,但商家会选择几种热销的作为招牌推荐,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就是为了简化顾客的选择。再看看油漆店是咋做的:油漆店有2000多种颜色的油漆,但你选购时,他们不会直接给你含有2000多种颜色的色卡。他们会把颜色分类,先让你挑选大的色系,然后再在色系内进一步挑选,从而简化你的选择。
整个20世纪,人们都在讨论有没有“强势干预”和“自由选择”之外的第三条路。现在我们知道:助推,可能就是人们要找的答案——在承认个人自由的前提下,用助推的方式改进决策环境,提高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