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古典的《拆掉思维的墙》,花点时间总结一下,分享我读书的心得。
读《拆掉思维的墙》才发现,有很多的思维模式一直在限制着我的个人发展。书中讲到思维的墙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平时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根深蒂固的认知模式。把依赖当成了爱,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结婚就一定得买房等,各式各样的思维定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在我们追求自己的梦想道理上,成为一个绊脚石。
那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谁是那个思维的墙的建造者,那个心智模式的播种者,那个盗梦的人?
1.我们的家人
从你一出生开始,整个家人都围绕在你身边,以你为中心。慢慢的在你的心理就慢慢的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心智模式,好像整个世界的中心就是你,带着这个心智模式你走入了社会,才发现世界不是以你为中心的,在碰的鼻青脸肿的时候,你才下定决心要突破这个心智模式。
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思想观念无法保持与时代的进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时时的给我们播种太多他们对这个世界认识的过时的思想理念,导致我们建立的心智模式是落后的,当然这是我们对世界认识的基础,感觉并无伤大雅,但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你没有发现这种心智模式的问题的话,会大大限制你个人能力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你会不自觉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和改进这种心智模式,只是你可能发觉不到,改了固然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发现的,因为你身边的人也有这样的问题,以至于你无法发现它的存在。
2.教育
在带有浓郁的应试教育色彩的教育系统,我们的成绩衡量标准是考试的分数,造成以考试为唯一目的模式,缺乏多元化的教育意义。书中举例:如果让美国人和中国人来对“牛”“草”“猴”来进行分组的话,中国人可能会将“牛”“草”分一组,“猴”单独分一组,因为牛吃草嘛。而美国人很可能会将“牛”“猴”分一组,“草”分一组,因为牛和猴是动物,草是植物。看,我们注重的事物的联系,而西方人却注重实物的属性。
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两种教育哪个更胜哪一个,只是意在说明,我们教育在我们心智模式成型的过程发挥着作用。甚者可能是负作用。
3.我们身边的人
无论是盆友还是上司,同事。大家天天在一起,相互影响,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互相交叉融合,比如盆友聚会上大家总是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可是金子本身是不发观的,金子发光是需要打磨提炼的。还有上司总是说多劳多得,但是并不是那样的,你努力的方向要对,要不你一路走到黑,都不会有收获。
我们身边的人的思想观念,正在影响我们心智模式的形成。
4.我们自己
心智模式的形成来自我们对身边事物的发现和总结。错误的总结形成错误的心智模式,是我们在阻挡我们自己的发展。
无论盗梦者是谁,总之,努力发现和拆掉思维的墙,建立起健康高效心智模式,努力做一个思想开放的人,好奇的人。
当你的能力还不能撑起你的梦想时,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