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写了《病》这篇文章,准备修改后发出去的,重新编辑的过程中居然手滑,全部删除了。我痛心疾首。翻百度,找恢复的方法,最终发现简书App没有缓存和草稿箱功能。气煞吾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昨天、今天再用简书心里真是犯咯应。要知道那可是一篇2600余字的大作!第一篇章是反思,自7月8号以来未写只字,完全进入休假模式,完全放飞自我,正如我在文中这样描述:我就像萧红笔下《祖父的园子》里的倭瓜、玉米、黄瓜一样自由自在,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想一天吃几顿饭就吃几顿饭,想跑玩就出去跑玩……如此这般,不知不觉竟患上一种病——它的名字叫懒病。
第二篇章是见贤思齐,前天是教师成长书院开班第一天,我在网上观看了开班仪式。会场挤满了人,纵然是炎炎夏日,依然阻挡不住教师们学习的步伐。印象深刻的是何蕊老师,你猜她这一年读了多少书?——236本!你猜她写了多少文章?——260篇,60万字!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这一年就应邀到各地做了42场讲座,今年她还有两本书要出版。俗话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呢,还不够勤奋,需要克服“懒”病!
第三篇章是反思总结。在这一节文字里我主要反思了自己前一段时间参加考试抽测到的《海上日出》和《古人谈读书》两节课的认识和体会。讲《海上日出》时,我是1号选手,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过关,拿到题目需在30分钟内写出教案。由于在备课时,自以为是把五六年级下册作为重点,对大部分篇目进行了详细备课,这里的详细是指把它们当成优质课去准备,先思考,看教参,听名师课堂,然后逐字定稿,再反复对着空教室,镜子,学生,小李老师等试讲,直到小李老师听懂、觉得透彻了为止。下得功夫之大,确实难以想象。当天早上看到课题,这一册的内容提前并未精心准备,心里十分慌乱,加上1号位置的加持,精神过于紧张,一味想着如何创新,从动态美、颜色美、画面美三方面去讲,没有拉紧“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条线一咏三叹,显得有些形散。另一方面紧张之下竟忘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首篇文章,这是个习作单元。你可以想象我讲成了什么样子!下来之后,我哭了。是悔恨的眼泪,悔自己眼高手低。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身经百战,并且本年度又持续学习,何况这节课又是我今年正在教的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深剖自己的内心:一方面依赖课本,没有真正建构起知识体系,没有把课本内化于心呀!像这样的竞争是高手之间的较量,(单从职称,年龄上就看得出来。)考试时只有一张A4纸,上面除了课文和生字表,什么也没有。不提供课本甚至连课后作业题也不显示。这就要求试讲着对教材无比熟练,对教授内容建立牢固的体系,做到心中有丘壑。另一方面,自身素质依然有欠缺。平时讲课随意性太大,备课不深入,流于皮毛,自身就是浅表性阅读。这在我本次备课时多次有所发现,这里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列举一二:鲁滨逊流落荒岛之后面临的首要困难是没有日历,那么这个困难对于鲁滨逊来说真的构成困难吗?这个问题之前我在讲课时只让学生找出这些困难,没有日历,没有食物,没有穿的等等,并没有把学生引入更深层的思考!在学习时我发现名师是这样讲的,他先让学生找困难,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这是否真正构成困难,接着让学生找出如何解决困难,进而引导学生学会看表格,进一步引导思考为什么他要以商业薄的形式去记录。《海上日出》试讲结束给我的最大的启发是:以后要把每一节随堂课当优质课去备!!
还有,随机抽一得一,在30分钟内写份精品教案,对于我也是莫大的挑战。以前我也多次出门讲课,至少也给两节课的时间来准备,并且还是自己事先选好的课。而这次,上了场我才发现自己的能力是多么不足!
这场结束,我进行了总结反思,在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一课有了巨大的进步!好笑的是准备了那么多节课,都是下册。上册准备了极少数,而这一课依然不在准备之列。我真的是不敢有半丝偷懒呀!狗屎运极好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