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第106——111面,第三章13, 14,15节。读完之后,我对这三节进行了整合,便想到了《怎样进行合作学习》这个题目。
三节依次讲述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组织合作的探究、通过对话深化学习。三节的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书中讲述学生通过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与物(对象世界)对话、与他人(同伴)对话、与自己对话来学习,在学习中真正的做到了以实验和观察为媒介的合作探究。
实例一:数学课堂上的精彩故事
缘起:算术中的“分数”是比较难的内容之一。“比例分数”和“量分数”的关联是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
原田先生找不到解决这一困难的好教材,在犹豫中,他决定从引入分数出发开始上课。
他的授课过程:
首先:让大家把桌子移开,围坐成一个圈相互交流意见。
他先问道:“分数是指一定的比例,大家知道“打碎”是怎么回事吗”?
(大多数学生回答说:“我知道,杯子打碎了,盘子打碎了……)
老师再问:“分数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们闭口说不上来了)
一位学生亚里举自己家里分菜的情况,姐姐把菜一分为二,一半儿分给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四人,而剩下的一半儿则分给六个兄弟姐妹。大家哄堂大笑。
有学生立马明白:“就是分菜的分数。”于是学生就开始演示起各家“分菜的分数”活动来。
原田先生为了使学生持续地投入分数的学习中去,决定把其他单元的“带分数”问题也结合起来,这样教学就进入用分数来表示相除后出现的余数的问题。
亚里用“用分数分菜的思维方式发言道:“我家里分剩下的菜总是给爸爸和哥哥的。”
学生的这种想法在进餐“分菜的分数”活动中,在处理剩余橘子的分配问题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和明确。
实例二:理科(科学)课堂上的精彩故事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来确认“云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过程:在三角烧瓶中放入水,使水沸腾,然后观察从烧瓶上端玻璃管中冒出的水蒸气。
学生表现:
每个学生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来表达各自的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发现与所表达的语言在教室中连锁地产生出来。
老师反应:
有意思的是老师第一个喊出“啊,啊”。这声音表示,并不是漫不经心地在进行实验,而是表现出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的态度。
学生表现:
这时到处都想起了“啊,啊”的声音,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烟”“热气”“水蒸气”这些连锁的词语很重要。
开始时只有一部分学生知道“水蒸气”这一概念,不久每一个学生都开始使用这一词汇了。
总结:科学的认识就是这样在合作交流中建立起来,然后再由每个人将之内化为个性化的认识。
这种探究方式就是与物对话、与伙伴对话的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具体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学习的本质过程。
实例三:师生共同解决“霜柱为什么会产生”的问题。
明确:学生应知道地面的温度是在零度以上,而大气中的温度在零度以下时才会出现霜柱。也就是说,霜是大气中水分冻结的现象;与此相反,霜柱是地里的水分结冰、结晶的现象。
调查什么?调查“泥土与霜柱的关系”
调查过程:
首先:学生取一些出现双柱地方的泥土(来自:球场网隔后面的泥土)和不出现双柱地方的泥土(来自:运动场上的泥土和田里的泥土)。
接着:把学生分成几组,用采集来的三种不同泥土,进行“泥土中的水分是怎样渗出来”的调查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们都有了不同的发现。
学生在实验、观察、相互交谈的过程中所说的话也在变化。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看到合作探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