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青椒计划分科助教老师们。
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这是一群怎样的老师?他们为何而相聚?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
不遗余力的付出,用心至极
这是青椒分科助教老师们每节课程需要完成的助教工作,图里的每一小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平均每节课前暖场课件制作时长达到7、8个小时,每一页的内容都是改了又改,讲义库里是上传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版本;
为了在给授课老师测试能提高效率和专业度,自己在建CCtalk测试小群反复练习各种功能,完善测试流程,单自己练习就是一两个小时;
因为授课老师工作繁忙,测试时间有时要安排在非常晚的夜里,九十点都能在群里看到他们的默默等候;
每节课前为暖场散场主持写下主持词,一字一句的反复推敲、修改;
我们总在屏幕前看到最得体的他们,挑选自己最适合出境的衣服,调整最好的光线角度,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所有的青椒;
课程一结束就开始了课后小打卡的爬楼工作,直到截稿时间当晚12点,还不敢错过因为种种原因错过截止时间第二天才回复的打卡内容;
遇到有问题的学员一遍又一遍耐心引导如何打卡、写简书;
每节课后、每周、每月他们记录下点滴的收获和不足,用周报、月报总结自己的成长……
而这一切,都是助教老师们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后挤出的时间做的,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拉下作为青椒学员听课学习、课后作业反馈等等。
和老师们的沟通中,我问每周你们要花多长时间投入青椒分科助教的工作中。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每天做一点,很快就完成了的。可是我知道,这些看似轻松的答复,背后的付出几乎是他们所有的闲暇时间。
我知道一天看几百条打卡,一天审阅几十条简书投稿的痛苦。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的文字,密密麻麻的呈现在眼前;其中不乏有格式问题,抄袭嫌疑,需要一一回复一一引导,就连删除不符合规定的内容都点的手指发麻。这些别人的思考,别人的故事,为什么要要花这么多时间去读?因为助教老师们知道这里的每一个文字都是心血,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于是他们即使眼睛酸胀依然不错过每一条分享。
我知道每次完成助教工作后还要总结自己的不足、收获,以周报、月报的形式进行总结的痛苦。执行一个既定的任务相对容易,总结记录甚至反思思考未来的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连想想都头痛,而这些工作做完,助教老师们还要将其发送在从未接触过的钉钉上进行分享。谁能想到,乡村老师们也能在高大上的app上做自己的工作总结?
我也知道,当所有的坚持没有被辜负,当所有的改变都被看见时的美好。
他们为什么能在3万名青椒学员中脱颖而出?
“不懂的第一时间自己去寻找答案,快速成长着。”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工作,为了把助教工作做好,深夜凌晨他们都在交流学习,早早做好课件、写好发言稿征求修改意见;不会做ppt,就研究授课老师、互加团队的课件,学习“山寨”;老师们来自天南海北不同民族,自然有些带着地方的口音,为了展现青椒助教最好的面貌,苦练发音和表达,依然满怀歉意的告诉我还需要好好练习普通话……
其实,他们青椒的学习中,自始至终就是学习力最强的那一批人,但自从有了助教这个身份,他们更是花更多的精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是一种试炼,从改变自己开始。
“虽然隔着屏幕,但是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却很强烈。”
每个学科的几人小分队成了分科助教后联系最紧密的小团队,所有的助教工作分工明确,互相督促,“我来做”、“还需要我做什么”、“剩下的我来”——这是团队里最常出现的语句;也有突发情况造成的一些工作不能按计划进行,但从来都是一个团队里的其他助教老师主动给予帮助;也有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但最终总是在相互理解、互相鼓励中一次又一次地做的更好。
这是一种协作,将自己与团队融为一体。
“看到有那么多老师在思想上有变化,行动起来,我可高兴呢。”
为什么想要做助教?我曾问过老师们。想要提升自己得到成长,想要为其他老师服务,想影响更多人加入自己。“因为心中有一个梦”,成为更优秀的老师,影响更多的人,这样一个信念,让他们走到今天。他们用自己不断的付出和亲身实践告诉大家,其实能做的很多,其实乡村教师的能量不可估量。很多老师依然在苦恼没人支持自己工作的时候,他们已经将思想传播出去。
这是一种奉献,改变自己同时影响他人。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你不停地前进。
这是青椒计划最优秀的一批老师,他们依然在不断努力地向前奔跑,我也坚信会有更多人会加入到这个优秀的行列。
他们在做什么?
那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