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兰行歌
一本精装的《雾都孤儿》,安静地躺在书桌的右角,墨绿色台灯的边上。一场台风过境,炎炎沪上,今夜是难得的风凉。我又一次拿起书来,不知怎么了,目光蓦然停留在“孤儿”二个字上。
一个念头升腾于脑际,就像一头硕大的鲸鱼,浮出海面,激起波浪,发出巨大的声响。喔,这是一个重要的念头,我要记录下来,算是和亲爱的小盆友,我的至爱,今夜读书的一个心得。这个心得还不成熟,后面得加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还是先写下来给你看:
想成为一个大作家吗?有它的入门条件,必须有痛苦人生,最好是个“孤儿”、“弃儿”或者“准孤儿”。
是啊!不少大作家,翻翻他们的简历,或者倾听他们自报家门,大多从小吃苦,他们冻饿交加,孤立无援,可怜兮兮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脖子上挂着一块块用潦草字体写着的牌子:“孤儿”、“弃儿”、“准孤儿”。底下分别有注解:孤儿,双亲皆无。弃儿,遗弃街头,或双亲还在却失去家庭的爱。准孤儿,父母不全。
写《忏悔录》的卢梭出生后不久,母亲亡故,父亲顾不上他,成为准孤儿加弃儿,流落他乡。
留下《呼啸山庄》与《简·爱》这样脍炙人口的巨著的勃兰特姐妹自幼丧母,生活困顿艰难。
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很小就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把他丢在外公家里生活。他的笔名的全称是玛克西姆·高尔基,在俄语中,马克西姆(Максим)表示最大,高尔基(Горький)是痛苦,高尔基以“最大的痛苦”为笔名,开始他的写作生涯。他在列宁的办公室里回忆往事,泪珠垂落像断了线的珍珠。列宁被感动了,抚着他的肩背对他说:写下来吧,写下来吧!这样就诞生了他的不朽巨著人生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这些都是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我在有关毛姆的文章里说过,“狄更斯的父亲是一个小职员,因欠债进了监狱,为了节省房租,母亲带着全家,一起住进了监狱。小狄更斯白天外出做童工,晚上回监狱睡觉。父亲出狱后,狄更斯一度进学校学习,母亲却要他再去做工。他后来回忆:我不能忘记,母亲当年急着把我重新送回那个地方去。这使狄更斯在心理上成为孤儿。”(黑体字为校订后文字)狄更斯的著作中常有“孤儿”的幻影。他写“雾都孤儿”是说孤儿的故事,另一部名著《大卫·科波菲尔》,也是说的孤儿的故事。
孤儿出身,一贫如洗,长大后既无遗产继承,也无外界支援,凭着一支笔,拼上一条命,结果反倒是命苦而文工,攀上文坛,独占鳌头。
自己是孤儿,去写孤儿故事,是写自己的故事,得心应手,细腻真实,千言万语如山泉林溪汩汩流淌,打动读者做他的粉丝,倾心不已。
因为是孤儿,遍尝人间愁苦,一把辛酸泪,何处与人说,滔滔苦水在此倾倒。自己先哭,引得世人跟着他,泣声一片。
好了,说了这么多,差点把今夜领读名著的正事忘掉。言归正传,说一说狄更斯的《雾都孤儿》。
书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的“雾都”伦敦。漆黑的深夜,寒风呼啸,奥利弗来到人间。母亲生下他就死去,可怜的孩子孤苦伶仃,后来被孤儿园收养,9岁时进了济贫院的童工作坊。
干活重,吃不饱,好不容易熬到吃午饭的时候,饿得皮包骨头的奥利弗把空饭盒举过头顶,向凶狠的管事苦苦哀求:拜托!先生,再给我一点吃的吧!管事瞪大眼睛,没有多盛一勺,相反罚他做更繁重的活。又经历多少痛苦的折磨,苦命的奥利弗踏上流浪的道路。
奥利弗身无分文、举目无亲,饿倒在伦敦的街头。一个叫阿特福的年轻人向他走来,说可以供他吃住,带领他去见一个叫费金的老头一一偷窃集团的头目。费金威胁利诱,迫使手下的一帮孩子充当扒手。奥利弗脱离虎口又入狼窝。
一天,阿特福行窃时被人发现,阿特福拔腿就跑,在一边发呆的奥利弗成了阿特福的替身被抓进警察局。在警察面前,正直的书店老板站出来证明,偷东西的不是奥利弗。被偷的布朗罗是个好心的绅士,见奥利弗可怜,把他接到家中,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帮自己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
贼头费金打听到事情经过,气急败坏,趁奥利弗为主人买书的机会,半路上将他劫回贼巢。主人布朗罗不知道事情真相,还以为奥利弗携款逃跑,感到非常失望。在贼巢,费金诱骗奥利弗说出布朗罗家中情况,决定入室行盗,并强迫奥利弗带路。
风高月黑的夜晚,费金指挥歹徒们进行暴力抢劫,混乱中奥利弗中了流弹,血流如注。费金为杀人灭口,想要害死奥利弗。心地善良的南茜决心帮助奥利弗绝地逃生。费金看破南茜的用意,将她杀害。
此后的情况是, 伦敦警方掌握了费金团伙的罪恶证据,撒下罗网。费金一伙眼看末日来临,仓皇逃命。费金走投无路,被警察抓获。
《雾都孤儿》的结局,出人意外,照理说费金是造成奥利弗不幸的主犯,因为费金,他才落入魔爪,身受磨难无数;因为费金,有心救他的南茜惨遭杀害,这个费金十恶不赦。然而,到后来奥利弗却去狱中探望费金,并为他向上帝祈祷。
奥利弗踏上人世,见证社会的罪恶与人性的卑劣,自己也成了罪恶与卑劣的无辜牺牲者,本当起而抗争与报仇,就像艾米莉所写的《呼啸山庄》中的主人翁希斯克里夫那样,敢作敢为,而奥利弗偏偏“反其道而行”,这是为什么?
人们说这和《雾都孤儿》作者狄更斯信仰的基督精神有关。他看到人性之恶,却认为每人的心田都有“罪恶之花”正在绽开,连他自己也一样。基督說过,对有罪过的人,“原谅他,因为他不晓得”。狄更斯原谅了自己小说中的费金,因为他“不晓得”。
人们还想起的狄更斯说过的另外一句话:“所有社会伤害的例子都是因远离了新约精神。”书中的奥利弗没有起诉费金,他有一个被平常人看来奇怪的逻辑:别人伤害自己,固然可恨,那么就不要再去伤害别人,起诉也是伤害,听上帝的话,让伤害到我这里为止,不再延续。
有人评论狄更斯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圣经经句的教训,而这经句乃是从基督的口中直接发出来的”(爱克罗伊)。他宽赦了自己创造出来的坏人费金,对坏人也要有爱心,他实践了神圣的“新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