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一词,脑海里的印象是悲观否定负面,与它相反的是积极,乐观,肯定,向上。曾经的自己是消极的,就像那个经典的例子。拿到半杯水,一些人想到的事儿,真好,我还有半杯水在。而另外一些人想的是,怎么办,我只剩这半杯水了,并且一直处于焦虑状态,纠结,等待拖延。而我就是属于第二种,这也是一堵墙。现在才觉知到。
大学毕业那年准备考研,因为是跨专业考试,所以对自己特别没底,但是又非常喜欢那个专业,还是冒险去尝试。每天坐到自习室里的时候,就开始想,我这是跨专业考试,要看那么多的专业书,我没有时间,怎么办。我理解不透怎么办?我要是考不上可怎么办呀!每天虽然坐在那里,看似在看书,而是脑袋里想的永远都是我如果考不上怎么办?这样其实自己心里也知道真正花在做题和看书的时间里并不多,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而时间也一点点过去。慢慢慢慢的,越来越难以真正的看书复习准备考研。结果显而易见,因为专业课不过我落榜了!当时也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只是只是觉得果然就像我预料的一样考不上。
这就是一个我的消极的应对模式,也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所提到的等死模式。越是焦虑,越没有时间和心力看书复习,越没有时间,就更加焦虑痛苦。
书里的一段话 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的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刻的悔恨。_尼尔菲奥里《战胜拖拉》就是对我当时状态最好的描述,怎么破?唯有行动,动起来!觉察到自己这种状态后,有这种趋势的时候,告诉自己停下来,去做而不是想。
现在的我变成了一个积极的人了吗?答案是没有!前一段时间去办理小孩的港澳通行证和护照,来回折腾了好几趟。第一次去办理的时候,因为没有带小朋友,所以被打回。第二次去办理的时候,因为错过了预约时间,所以又无法办理,办事员告诉我,重新预约明天的时间再来办的时候,我非常生气,这非常远,明天又得给孩子请假,折腾一趟。于是开始有不好的情绪,并且开始责怪孩子为什么早晨要磨磨蹭蹭不肯起床,害得我们要重新跑一趟。弄得孩子非常伤心。当时觉察到了这种情绪不应该对孩子去发泄,但是实在是没办法化解。第三天又过来一趟,终于是办妥了孩子的证件,但是老公的又出了问题还得再跑,我已经快要崩溃了,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办。这时候有觉察,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子,开始冷静下来想,除了预约明天的号码办理,我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在今天办?脑海里的声音是不可能工作人员已经告诉你了,只能预约明天的号码了,但我还是去尝试了一下,去看一下自助预约机那边,果然足够幸运,拿到了当天的号码,于是我拿到号码之后立刻回到办事大厅去办理,终于在这一天把一切都搞定了。 办完后非常高兴,开始反思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陷入一种情绪中去纠结去愤怒,而没有真正的拿出行动去,怎么样改变这个现状。如果不能改变现状,又怎样去调整自己,接受现在这个现状。
虽然多数时候还是很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我怎么又走了老路。但是,越来越多的觉知,体验,慢慢一定会先知先觉,预防自己陷入自己的消极应对模式,从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