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为了蹿红策划了“北京人地铁大战南方人”事件,随后网络骂战一触即发;各种直播软件中也有很多人喷东北三省大搞恶俗等等,河南、安徽、福建……各地方人遭遇歧视的案例不胜枚举。
其实,所谓的地域偏见无处不在,并不是只有我们国家有,外国人也有很强烈的地域情节。美国的南北、各个州之间也互相调侃讽刺,比如有的州被称为乡巴佬、牛仔;英国也是如此,苏格兰人就和威尔士人合不来,但他们都觉得爱尔兰是吝啬鬼,养猪的乡下人;法国巴黎甚至把非巴黎人称为外省人。其中西方国家地域歧视最为严重的意大利,南北方水火不容,南方人觉得北方人不懂生活,北方更是直接攻击南方是非洲……
不过,这些国家的地域歧视跟中国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在中国,地域歧视我们的祖先传统下来的,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始了。先秦诸子的笔下出现了许许多多嘲笑某地人的段子,而这些段子呢,都千篇一律地指向了当时的宋国(今河南省境内)。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其实就没有真正的把地域歧视当做一个问题重视起来,各种公众空间和新闻充满了地域奚落,偏见,甚至有媒体从中炒作,制造舆论热点吸引眼球。但是当这种歧视落在我们自己身上时,又突然变得非常敏感。
在当下,最明显的歧视链是“城市歧视农村”。在上海话中,一直有一个最为显著的歧视词语“乡窝宁”,意思就是乡下人。《中国青年报》在最近的一份调查中显示,有40.3%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的叫法仍然存在歧义,53.9%的受访者认为“农村人”和“城里人”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条显著的歧视链是“本地人歧视外地人”,这种歧视是伴随着近30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产生的。相信大多数的北上广打工者都遇到被歧视的情况。
那么,全世界都有地域歧视存在,为什么中国表现得最为明显?不仅仅是因为有历史传统,也因为有现实因素的左右。
地域歧视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的客观差异因为对人的印象而变成了地域歧视。在中国的地域歧视中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会将原因归结为个人原因,而会笼统地推到地域,环境等更虚的社会因素。动辄拉上整个省份的人垫背,这种标签化造成了地域歧视的流行。
不得不说,媒体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为歧视段子的传播性极高,社会舆论也是一种人格绑架,借此想说,有的媒体真的需要做点正事,投机取巧永远不是健康发展的“近道”。
最后,南海是我国不可缺少的国土,希望大家多一些团结,少一些嘲讽。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