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中,人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这种怀疑来自于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会非常积极主动的想去提升自己,去看各种书,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又知识带来的效用产生怀疑,就是常说的「听过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一方面陷入学习的焦虑中,一方面又焦虑学习的效用。这种既要相信学习会带来好的结果,同时对学习知识保持怀疑的态度中。
这样大家都陷入一种不要亲信的态度中,不知道什么该信,什么不该信。读书也往往变成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消遣,但这种不亲信的态度会进一步降低对知识的效用,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该信什么,不该信什么呢?
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问道,若即若离。下士问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仔细回想一下,发现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基于「理解」,也就是被动的去接受外界的信息。只有当遇到情况与接受到的知识不一致时,我们才会产生怀疑。但这种对信息的接受是一种仰视的姿态,接受那些先知们的认知的教诲,如果看不懂或者有质疑,肯定是自己有问题,自己能力不够而已。但看看科学界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推翻真理中前行的,不断挑战真理,社会才得以发展,所以学习应该是批判性的。这两者似乎矛盾了,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的学习呢。
针对这些情况,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两种学习概念,海绵式学习和淘金式学习。
海绵式学习是指,注重对于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全面吸收,这就是仰视的心态,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淘金式学习则强调对于结果批判性的学习,强调互动和平等对话,书(文章)作者凭什么要让我相信他的观点是对的,他如何能够说服你,他的论据是否充分。如果说服不了你,说明他的观点可能是有漏洞的,你可以拒绝接受。
说实话,首次接受到这种观点的时候,我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于和年轻时的我杠精思维非常相似,总想驳倒别人的观点,让自己观点立于不败之地。陌生在于震惊,就是之前看书的时候都是一种仰视的心态,感觉自己做了乖乖boy好多年,居然没有发现之前一直存在的海绵式学习的问题。
当然本书的观点不是让我们成为一名杠精,而是通过这种批判性的思考来吸收信息,自己来做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强批判性思维」和「弱批判性思维」。
弱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批判性思维来维护自己的信念。而强批判性思维则是通过批判性思维来评价自己接受到的观点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信念做出评价。(俞军这本书里面有提到)
而批判性思维这本书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是练习,勤于练习,不能指望你看完书就懂得批判性思维了,而是知道这些技巧和概念之后,开始审视你接受到的信息,例如别人提出的观点或者看到书籍。
例如,刚刚看完了《俞军产品方法论》,开始有点好奇,书中推荐的那些书究竟有多大的效用,而作者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哪些书对他影响比较大呢。结果从书中看到,其实俞军看书很少,只是最近几个月开始看书,这样一下让我对推荐的书单的作用产生了怀疑,作者自己都未做到过,让读者如何相信呢。
所以结合批判性思维的观点,你应该秉持何种学习的态度呢。好的方法应该是:批判性的吸收外界的观点,如果值得信赖就深信,并认真实践。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如果不值得信赖,尽快放弃,不要总是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注:《学会提问》这本书相对通俗易懂,比较实用,但介绍并不完整,可以和《批判性思维》这本书一起读,后者会更为全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