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几乎人见人爱。可是我们却极少见到一个大人会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孩子的可爱之处在于,世界在他面前总是崭新,他对世界的观察和反馈是直接无碍的,不带有任何的顾虑和中间环节。所以呈现出来的面貌就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可以肆意的狂欢、动情的吵闹,却不会触动大人们的奶酪。正是因为孩子对大人们来说毫无危险不必顾忌,所以即便是别家的孩子,人们也愿意去展露柔情,不会吝啬自己的赞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学会了防御,学会了攻击,学会了隐藏,学会了贩卖。渐渐也便失去了其可爱的一面。几乎每一个孩子在年幼的时候都是天真烂漫无邪的,后天环境对他的性格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宽容中学会宽容,在欣赏中学会欣赏,在吝啬中学会吝啬,在指责中学会指责。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有一定道理。一个孩子自出生开始一无所措的来到这个世界,他睁眼看到的第一幅场景,学会的第一句话,都奠定了他整个人生的基调。所谓言传身教,便是由此而来。学校的老师教的是知识与思考,而眼前的父母却在第一时间教会了他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是哭还是笑。
我们时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性格的底色便是由儿时铸就。为什么不同的孩子在长大之后面对同样的事件会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不同的人生走向?无数的人,终其一生都未能坦然面对原生家庭所造就的性格缺失,这缺失未必真的是缺陷,却因为貌似无法弥补而让人无法释怀。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沉疴成型固化在孩子的头脑中。在他无力反抗的幼小阶段只能被动接受。而长大后,所有这些沉疴便慢慢浮出水面最终演化成他性格的棱角。这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层层突破自我,打破僵化的壳,化阻力为动力,变坎坷为通途,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确改写了命运。
为人父母者,在苛责孩子的同时,其实应该清醒的知道,所有的问题都源于自己。讨论先天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无法改变。每一个孩子的头脑都像一个容器,先天是它的形状,后天是它的内容。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极其敏感地传递给了孩子。所有孩子的不完美皆源于父母的不完美,而父母对不完美的态度又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趋向完美。
所以,为人父母一点都不简单。他影响的是生命,或破坏,或成就。伟大的父母需要有着强大的自律与自觉,这与现实的窘迫与否毫无关系。但人们总是习惯为自己开脱,总认为现实绑架了自己,却极少会把责任归咎自己。能够被成就的生命是幸福的,因为当他面对世界的时候不必再费力去突破自己的壳。而太多曾经被破坏的生命,长大后只能靠自己去涅槃重生,这很不容易......
注:大禅原创严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