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冲有一篇文章说:过年是人最虚伪的时候,会不断的收到假惺惺的祝福信息。
为什么是假惺惺呢?
你在群发短信里说,朋友,祝你发大财!但对方真的发大财了,你会觉得特别不是滋味。
你在微信里对闺蜜说,祝你嫁一个有钱有才有貌的白马王子!但对方真的嫁了,你会觉得哪都不对劲。
人有虚伪的原罪。
比之于身边人发达,我们潜意识中更渴望的,是看到他们灰暗、贫穷、弱,反正怎么折腾,都比不上自己。
这是本性所致,没必要清高的苛责别人。
其实,相对这样的“祝福”,更害怕的是:逼婚。
90后的空巢老人们是最不想过年的人了吧。都TM晚婚晚育的年纪了,还是孑然一身。
逼婚,这是过年逃不开的话题。七大姑八大姨早已经磨刀霍霍,就等着你引颈就戮了。
她们逼婚的方式或清新脱俗或婉约大气或别具一格或出其不意。
创意十足的逼婚是,邀请你一起看葫芦娃。
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假装不懂,淡定的说一句:这么大的人了,还看动画片,幼稚,然后高傲的走开。
逼婚的地点也是出其不意,别以为公共场合你爸妈就会放过你这个单身狗。
看到这些防不胜防的手段,吓得我赶紧看看逼婚这种大杀招有没有全国普及。
反馈的结果是:逼婚年年有,河南特别多。
建议河南籍单身狗做好万全准备。
别以为有了对象就不会被逼婚!
前提是你家人得知道你有对象,也许会放你一马,但也不一定,也有倒霉孩子出现。
本文尝试着从科学角度来解释一下逼婚这种社会现象。
在心理学领域内,计划行为理论是应对这种现象最为普遍的分析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动机和环境的影响。
在这里,动机表现父母个体态度,环境表现为社会性质的规范,两者一起决定了你爸妈对你要——逼婚。
这个九宫格是根据上述的计划行为理论整理,目的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要逼你结婚。
我们都知道,解决一件事情必先了解其发生的根源。对症下药永远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办法。
一般来说,父母逼婚都是因为对自己的婚姻有着深刻的理解。有的父母可能是过得很好,那就会告诉你“我也是这个时候结婚,过得很好”地经验之谈,有的过得不好,则会告诉你“人生如此艰难,就靠你了,不能学我”这样的鞭策话语。
婚姻积极的父母逼婚力度和持久性都会比较强大,不宜和他们正面交锋。应该避其锋芒而后晓之以情逐个击破,最好的突破口是先说服家里的老好人。
婚姻消极的父母是最好击破的,但是不建议这么做。突破点就在于父母婚姻不如意这一点上,要用这招的朋友,请记得先买点云南白药。
不保证你的腿不会被打断。
基本上来说,合理的利用上述理论,你应该可以过一个好年。
注意结合上社会规范和行为控制,毕竟我们是文明人,讲究的是科学性。
顺便,把你妈逼你穿秋裤的问题也解决了。
我不是雷某人,要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