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幸福的好妈妈》讲座录音片段)
家长提问(妈妈):孩子在小学二年级之前都很乖很听我的话,我对他要求比较严格,他都能做到,但是上了三年级后他开始不愿意服从我的要求,这个时候爸爸也开始参与了孩子的教育,他觉得不需要对孩子有这么严格的要求,我们俩的观念发生冲突,爸爸认为孩子只要每天快快乐乐就行,将来学业还有其他方面,未来长成什么样都无所谓,说因为我们家境比较好,让孩子靠一辈子都可以过得很好,但是我却很焦虑。家庭矛盾一直升级。
钢子老师:这位妈妈说自己的老公对孩子的教育比较松散,总是对儿子说,你只要每天开开心心最重要,读书这方面没关系,也让自己不要干涉太多。我要问的是,你知道你的老公为什么会这样说吗?这就牵扯到你是否了解你的丈夫!一个内心里是什么结构的人才会对孩子说:只要你快快乐乐就好,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没关系?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爸爸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爸爸是一个活得很有压力很紧张的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苛,对自己要求很高,很完美,他潜在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和自己一样的生活,他希望孩子能活得宽松一点。而爸爸的潜意识里面的想法一直在这个家庭里没有直白地被解释出来,但是这种潜意识孩子是能够接收到的,所以孩子对于规则很容易去抵抗。他替爸爸在抵抗,因为爸爸背负的东西已经够多的了。所以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很委屈的,他不想让孩子也去承受跟自己一样这么大的压力。他觉得不想让孩子跟自己这样活着,他觉得这样活着没多大意思。
那么妈妈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焦虑值上升,有时候焦虑到让自己都快崩溃了,是什么原因呢?对女性在养育孩子当中有很深的焦虑,我有两个思考。
第一个点是:当这个妈妈不甘心做女人的时候。她对于充分的成为女人,只当女人,绝不沾染男人的东西,只安心做女人,她对于这个部分不稳定。当妈妈不能充分的回到女性的位置,孩子是找不到一个充分的妈妈的。
第二个点是:女性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环境的不支持,把本应该是女性拥有的能力给打断掉了,他们很希望孩子能够接替自己,去发展自己未达成的那部分能力,所以他们把压力施向了孩子,但是孩子不顺从。
以上这两个点让妈妈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关于这位妈妈,可能我还需要再说的多一些。
我来讲一个故事。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女孩如果在成长过程当中,如果爸爸的稳定性和力量是不够的,这个妈妈养育这个女孩是非常非常的焦虑和担心的,她就会担心自己的女儿出各种各样的事情,可是她又不能从内在里去树立一种方向和力量,她就会从外面去捆她,像捆粽子一样捆她,给女儿很多框架,约束她,可是这个力量不是从内部去促进的时候,而是从外部去施加的时候,这个女孩就会跟妈妈非常的冲突。
当这个女孩跟妈妈表现得非常抵触非常仇视时,她同时又表现得离不开这个捆绑,因为一旦失去捆绑她这个粽子就散了。另外一方面,她自己被捆的时候,她又很讨厌这个妈妈。
假设,这个女孩是带着这样的结构自己成为了妈妈,她的妈妈也不可能一直跟着她,这个时候,她身上没有人捆着她了,她其实是很焦虑的。这个时候她靠捆别人,来缓解自己内心那种松散的焦虑。
一直去捆,当她去捆别人的时候,去捆孩子的时候,她的孩子当然不允许她捆,但是小时候那个孩子为了照顾妈妈,就会一直服从她,一个孩子一直去服从妈妈,这个孩子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不能发展他自身,因为显然这个孩子出生以后,他既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他也不是谁的复制品,他是第三者。他是家庭里的另外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有他自己的发展倾向和发展动力,但是在较长的时间里面,当他必须去照顾这个母亲的时候,是因为他害怕这个母亲散掉,害怕这个母亲焦虑死,他照顾母亲的方式就是服从。
但是终有一天,他不能够再服从了,因为他如果再服从,他自己就要死了,所以他必须反抗,他必须把这个绳子给撑开,这个时候孩子才能获得一种喘息的机会,才能够发展他自己。可是当他把自己的绳子顶开的时候,这个妈妈就崩溃了。可这时候妈妈的崩溃恰恰还原了真相:这个妈妈就是焦虑和崩溃的妈妈。这个妈妈在没有生这个孩子之前,她的内心就是焦虑和疯狂的。这个故事是我听了这个妈妈倾诉以后产生的对妈妈内心结构的一种理解性呈现。
听完钢子老师的描述,妈妈没有说话,爸爸略显激动的说了一句话:我敢说,钢子老师的这个故事还原达到了百分之百。
作者:张晋岗(钢子老师)
厦门格铼海曼心理咨询机构
钢子老师工作室主任咨询师
2017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