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展
12月17日
01|发刊词: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09:45 4.57MB
施展亲述
你好,欢迎来到《中国史纲50讲》。
可能你会问,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更多展望未来,为什么还要读历史呢?
很简单,是为了回答门口保安会问你的那三个深刻的哲学问题:
“你是谁?你从哪来?你要到哪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你思考未来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你对未来目标的设定。
这个目标要如何设定呢?
这首先取决于你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世界。
而只有当你搞清楚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是理解了过去,理解了历史,才能搞清楚当下自己在哪里,然后才知道该如何规划未来。
所以,越是一个需要规划未来的时代,就越是一个需要回顾过去的时代。
历史的功用,不是让你知道几个八卦,知道四爷和十四爷到底应该是谁继承皇位,司马懿和杨修到底啥关系。
历史真正的功用,是帮助你通过过去看到未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历史学才是真正的未来学。
如果你是一个真正关心未来的人,那你一定也是个愿意重读历史的人。
究竟什么是中国
我们要通过重读中国历史,弄清楚究竟什么是中国,弄清楚它从哪来,想明白它会向哪去。
也许你会感觉奇怪,什么是中国,这还用问吗?
当然要问了,而且这个问题很值得问,我举两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个是,你可能看到过这么一种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说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取代,有些人就认为,宋朝之后都不能叫中国了。
咱们先不急于判断这说法对错,只追问一下,在一个几百年都不是中国的地方,成长起来的人还会是中国人吗?
如果是,那么似乎崖山之后还有中国呀。
如果不是,那我们凭什么自称中国人呢?
但是崖山之前和崖山之后,似乎确实也不一样了。
到底是什么不一样呢?这些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
简单地这么一追问,你就会发现,什么是中国,这个问题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
另一个例子是,你可能在网上也经常看到一种说法:
说我们只要几天不买某国商品,那个国家就会遭遇到经济上的麻烦,几个月不买它的商品,它就会崩溃,所以只要大家联合起来抵制,就一定能治住它,不转不是中国人。
但问题是,你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要抵制的商品,除了品牌是那个国家的,几乎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是在中国完成的,你越抵制那个国家,实际上就越是在抵制中国自己。
中国和世界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是从历史上发展起来并不断演化的。
不搞清楚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的变迁过程,同样也说不清楚什么是中国。
要回答前面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静下心来重读历史。
时间和空间的两条线索
因此,在我的这门课里,我会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为你梳理中国历史。
从时间上,我会从3000多年前的武王伐纣、周朝取代商朝开始,一直讲到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奇迹。你会看到这些重大变化的真实逻辑。
在空间上,我也会带你看看在中原以外,在草原、在高原、在海洋上,都发生过哪些重要的变化。
你会看到,这几个空间在几千年来一直在发生密切的联系,也给彼此的历史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互相定义着对方。
而到了近代之后,这个空间概念进一步扩大了,你会看到,世界对中国的改造,和中国对世界的改造。
当你听完这门课的时候,会发现:
从内部来说,中国一直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多元成分的国家。
从外部来说,中国在近代开始成长为世界秩序当中的一个枢纽。
而内外这两个特征,又有着非常深刻的相关性。
当然,我们这门课不是学术研究,我会用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来给你呈现这些深层的、真实的历史逻辑。
比如:
真实的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北宋一直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明朝为什么盛产忠臣和奸臣?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崛起的深层逻辑是什么?等等。
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那么,我讲述这些故事,与以往你在一般历史书上会看到的讲法有什么不同呢?
简单来说,我会搁置价值判断,不断努力进入到深层的历史运动逻辑进行分析。
历史本身是各个行为主体不断博弈的过程。
要说到博弈,就有两个事情必须纳入考量:
一个是博弈的内部动力机制,一个是博弈的外部约束条件。
内部动力机制是什么呢?主要就是人们的欲望。
外部约束条件是什么呢?主要是博弈当中可用的各种资源,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结构性关系。
用两个词来总结,就是欲望和秩序,我把这两个东西称为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讲述过程中,我对任何事情的分析,都会不断地回溯到历史的第一性原则上去。
最终你会发现:
具体的历史中,并不是什么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压迫与反抗,而是各种不同的博弈主体不断地变换结盟关系,并调整他们的行为策略。
究竟和谁结盟,取决于它们彼此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相对力量关系,以及它们所掌握的资源类型,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行为策略。
在博弈中,气候变化和技术变迁又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变量。
在资源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些群体的博弈会逐渐达成一个均衡点,社会结构就稳定下来了。
但是,如果发生气候变化,或者重大的技术变革,导致资源数量和类型又发生巨大变化,就会再一次打破原来的均衡,社会结构就得再一次重构,出现重大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变迁和大转折,其底层的逻辑都在这里。
现在,你已经掌握这门课的分析工具了,也就是历史的第一性原则。
在未来的50讲里,你会看到,我会如何利用这些工具,给你展现一个历史上各方博弈的重要节点。
你会在这门课听到什么
这些重要节点主要分为六个模块。
古代历史部分,我们会讲述封建社会、豪族社会、古代平民社会这几个篇章。
近代之后,我们会主要讨论近代转型、现代革命、中国崛起与世界秩序的互动,这样几个重要话题。
在每一讲里,你都会到不同群体展开的精彩博弈,发现中国内在的发展逻辑。你可以看一下文末的课程表,会对我们这门课有更直观的印象。
最后再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现在外交学院任教,教授西方思想史、文明史等方面的课程。
对,历史并不是我的主业,而且我的本科是学习工科的,后来觉得工科不好玩,又转向文科,最后在北京大学拿到了史学博士。
你可能觉得很奇怪,一个学工科的,中途转了文科,在学校教的又是西方思想史,干嘛又来「得到」讲一门中国历史的课呢?
答案是: 工科能够解决日常的问题,却无法解决一直让我困惑不已的问题——中国是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只有历史能解答这些问题。
而学习和教授西方思想史,是为了系统掌握分析问题的理论工具,以及,搞清楚中国在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那么,我为什么又来「得到」讲中国历史呢?
因为学习西方的理论并不是目的,而通过这些工具,恰当地理解中国,解答问题,才是目的。
作为一个曾经的外行,闯入史学领域,也让我会去问一些内行不会问的笨问题。
但正是通过这些笨问题,却把我引上了通常不会有人去走的一些思考路径,获得了很多让我自己都大吃一惊的发现。
我希望能够把这些年的思考分享给你,与你共同探讨更加有趣的话题,一起发现更加广阔的视野。
欢迎你的加入,期待课程里见!
课程更新时间:20:00
欢迎关注施展公众号(微信搜索公众号「施展世界」添加关注,ID:shizhanworld),获取更多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