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人言第123位用户的故事
▼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首林徽因的诗,传唱已久。即便不能背出来,也都知道那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在这首诗中,林徽因用花作为喻体,赞颂了爱与希望。今天,我们就与垫肩包子一起聊聊关于花的那些事儿。
01
花与审美
作为一个女人,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周都会买花回家,会去看插花杂志。在九十年代的杭州,我觉得还是比较少的。可能从小就对花耳濡目染,我对花特别特别敏感。
花是一种阶级化的审美。作为商品的花,是在经济基础之上的非必需品。这势必是在人们解决了温饱之后产生。也就是说,买花属于精神上的需求。花在发达国家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情趣快消品,是因为他们的消费能力达到了相应水平,已经形成了文化。目前国内正在往这个趋势发展。
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人们对花向往的程度以及欣赏能力。因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人,他没有这个能力去寻求,或不具备这种欣赏能力。因为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还处在温饱线上面挣扎的时候,是不会想这些东西的。没有闲情,也就不会培养出这种鉴赏能力。
对花的向往并不是普通的追求,是需要一定经济能力的。但是,当人们得到花的时候,它不同于别的东西,它是一个生命,人们会因此感到喜悦。所以我常常送花给别人。
02
花店与花
一开始是因为别人机缘巧合送了我一束花,就是非常传统那种,惨不忍睹。于是我自己扎了一束花,竟然因为这一束花就有人问我买。我觉得很有意思。带着陶冶情操的心态,能够给别人带去一些生活中的美,也很有意义。做着做着,我希望这份美能够传递给更多的人。怀着这样的心态开始,开了一家花店,但一上路就回不来了。越做越大,一开始只是兴趣爱好,现在觉得更像是一种责任。
一开始开花店的时候,给顾客送花一是为了招揽生意,二是为了让人们对花产生好感。我们会在门口放一个桶,每天提供新鲜的花。会在边上放一个二维码,不管是不是真的扫了二维码,客人都可以把花带走。也不管客人拿了几支。有些人抱了一大把就直接走了,也有人每天来拿。这是一个信任问题,也是我希望唤起大家对花的认识。还有,如果你告诉我你的花是送给老人的,我也会送给你。
因为我爷爷今年88岁,我与他相差60岁。我自从开了花店,每次去看他都会带花。他曾与我感叹花的美。我问他为什么不买花,他说一来觉得贵,再者,觉得自己这样子走进去,没有人会待见他,恐怕还可能被赶出来。从这里,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价格,二是场所。300一束的鲜花对他而言的确贵了,但哪怕30一束,他也不会买。我问他,假如你在超市或者菜场,10块一颗的白菜隔壁就是卖花的,10块几支,你买么?他的答案是肯定的。
与我爷爷对话过后,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花,形成这种审美阶级壁垒不
是单纯价格的问题。我希望我的花店不是一个离人距离很远的地方,不管是心理距离还是物理距离。所以送路人花也好,送老人花也好,我其实都在试图淡化这种生活的阶级区别。
我从不要求我的顾客跟我对花的理解一样,也不需要一样。我的期许就是让他们觉得鲜花是一个日常中能装点他们生活,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的东西,仅此而已。
-完-
我们总是喜欢美的事物
但往往并未投身于此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就像垫肩包子那样
把自己的爱好和美好
不断带给他人
让大家的生活都美好起来
人言君希望
所有的朋友们
永远都愿意追求美好
永远都愿意停下来欣赏美
主动发现生活中不经意的美好
以及带给我们的惊喜
图片和文字经用户授权发布
【如有转载|请联系人言君】
▼
喜欢这篇文章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作品可以来人言app
关注她的言集
「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