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总是发现班级里面有几个孩总喜欢到后面的草丛中去捉一些毛毛虫拿到教室里,才开始我只是言语上制止,告诉他们不要随便去捉那些虫子之类的,以防被咬,但是说了几次,没什么效果,依然看见孟识博,张浩瀚等几个孩子,一下课就去草地上捉玩,今天早上语文课上,孟识博都竟然用一只手编的纸花蓝中大大小小的放了四五只毛毛虫在里面,还明目张胆的放在自己的写字桌子,边写边玩,我走过去就把花篮带毛毛虫给拿过来放到讲台上。
花蓝中的毛毛虫在往外爬,孟识博在一直关注,他看到毛毛虫往出来的时候,还竟然大声提醒我:“老师,毛毛虫都爬出来了。”我狠狠瞪了他一眼,继续看着大家写作业。
我坐在讲台上,开始观察这些毛毛虫,一边观察一边想:“这些孩子们呀,生长在乡村,我们的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进行自然观察教育的地方,我何不趁这机会给孩子们开展一堂自然观察课呢,既解决了孩子们这段对毛毛虫跟风捉逮的好奇心,又很好的给孩子进行了语文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孩子们进入三年级之后写作文又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和引导,实在是一举多得,真正的教育就是适时的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助力孩子们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想到这里,我暂停了孩子们当下进行的写作业任务,直接用这几条毛毛虫导入了一节自然观察课。
我把花篮展示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之下,班级中的孩子们一下子炸开了锅。
“快看,毛毛虫跑出来了。”
“哎呀,好恶心啊!太难看了。”
“哇,它们爬到台子上了。”
“呀,那条毛毛虫好像拉屎了,黑黑的东西!”
………
教室里七嘴八舌,我站在讲台上,一句话不说,观察大家此刻的反应。
过了有三分钟左右,我制止大家的讨论,提出了一个要求:“认真观察这几条毛毛虫,看一看你都发现了什么?”
我引导孩子们可以观察毛毛虫的颜色,动作,还可以想一想毛毛虫此刻心里会想说什么话呢?
我先让孟识博发言,因为这是他拿进来的毛毛虫,他这段对毛毛虫的关注度最高,我就让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段时间老是去草丛里捉毛毛虫。
“老师,我听姐姐说毛毛虫等到长大的时候,就会自己吐丝把自己藏到一个茧子里面,在里面睡觉,过了一段时间,它会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飞出来,而且它吐出来的丝还会变成金黄色的,那些黄丝就可以织成一把扇子。我就是想看看毛毛虫是怎么长大变成蝴蝶的。”
我听着孟识博的话,心里好吃惊啊!原来每个孩子都对这个世界周围看到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想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毛毛虫变蝴蝶的那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真应该抓住这个机会,给孩子们讲讲“破茧成蝶”的故事,对他们也是一种励志学习呀!
我及时纠正了毛毛虫吐出来的丝和春蚕吐出来的丝是不一样的,春蚕吐出来的丝才可以做成衣服和扇子,毛毛虫吐出来的丝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我夸奖了孟识博是一个爱动脑思考的孩子。
然后我从第一小组开始,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老师,我发现了这些毛毛虫软软的,身上有刺!”
“老师,我发现这些虫子在爬一会儿,就向四处张望一下。”
“老师,这些毛毛虫好像想家了吧,它感觉不到泥土和小草的味道,看起来有点害怕!”
“老师,这些毛毛虫他们也会打架呢!”
我听着孩子们一个个发言,真是感叹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孩子们依然热情不减,一个个抢着举手发言。
“老师,这些毛毛虫在爬行的时候是一伸一缩的,好像弹簧。”
“老师,这些毛毛虫的颜色都不一样,它们身上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刺,是为了保护自己吧!”
“老师,有些毛毛虫是有毒的,不敢去摸它,如果中毒,人就被毒死了。”
“老师,这些毛毛虫有好多的脚,脚上还有吸盘,所以它们才可以把脚紧抓住墙壁,才不会掉下来。”
“老师,我上次也抓过毛毛虫,我的身上都起了一些红疹子,可痒了。”
“老师,这些毛毛虫看起来太恶心,太难看了,我都不敢摸。”
我这时候看孩子们已经交流表达的差不多了,就把毛毛虫给拿了下来,然后对大家说:“孩子们,关于毛毛虫的知识大家知道的可真多,刚才大家表达的也很正确,毛毛虫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它有自己的家,以后请我们就不要再随便去打扰到它的生活了,好吗?”
“好!”
“以后啊,老师再专门给大家讲一讲毛毛虫破茧成蝶的故事,今天的小作业就是写一写你今天观察到的毛毛虫,写到自己每天的阅读本上。”
一节随机而生的自然观察课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