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诸葛公休,绝不辱诸葛一族之名。
这是一个乱世,乱世是英雄的时代,出身琅琊诸葛氏的我,自然要在这乱世中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诸侯之中,曹、刘、孙最为出众。族兄子瑜仕于江东孙氏;族兄孔明为答三顾茅庐之情,出仕刘备;我则在曹氏门下,不过这里人才济济,我似乎并不出众。
黄初二年,刘备称帝,族兄孔明被封为丞相;太和三年,孙权称帝,族兄子瑜被封为大将军。我?初任尚书郎,入京任吏部郎,后升御史中丞、尚书,结果还被皇帝免了官。同样都是人才,我怎么就仕途不顺呢?
青龙二年,孔明率军与司马懿战于五丈原,病逝。正始二年,子瑜也去世了。这更加坚定了我振兴诸葛一族的信心。
好不容易熬到下一任皇帝,官复原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只要与大将军曹爽交好,步步高升,曹魏的权力就会一步步落入我手,我终究会踏上族兄那样的高位,不!我会比他们还要走得高,我才是诸葛一族的明星。
然而这一切在正始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皇帝与大将军拜谒高平陵,本已成“冢中枯骨”的司马懿突然变身“冢中伏虎”,发动政变,并胁迫太后发布诏书废曹爽。这一切都猝不及防,我慌乱之中只得选择投靠司马氏,以保我将来还有翻盘的机会。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嘉平三年,司马氏的专权引起了司空王凌的不满,王凌与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暗谋废立。我主动请缨,司马懿委我以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王凌为使寿春免遭战火,出城受缚,饮药自尽。
而在西面,驻守雍州的夏侯霸也因司马氏诛杀曹爽、以郭淮代替夏侯玄为征西将军而恐惧,叛逃蜀汉。
司马氏的势力,更是如日中天,曹魏上下,皆听命于司马懿、司马师与司马昭三人。
嘉平四年,吴帝孙权托孤于子瑜之子恪。恪广施德政,深得民心,又于东兴兴修大堤,筑城戍兵,犯我大魏国境。新任大将军司马师挥师南下。我提议由王昶进逼江陵、毌丘俭进攻武昌,以牵制上游吴军;再以精兵直攻东兴二城。但司马师的战略与我不同。司马师毕竟新领军队,作战经验不足。吴将丁奉雪中奋短兵,胡遵军遇袭奔逃,落水死者逾万人。我军战败,司马师悔不听我言。这回,你们知道我诸葛公休才是曹魏的顶梁柱了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