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停的飞逝,岁月季节的变换,转眼间又快迎来了中秋佳节,人天共圆之时,忆那年中秋,思绪纷飞。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脍炙人口的诗句,让我心里更是增添了几分乡愁,几分乡恋。
明月千里,他乡作故乡,随着季节的临近,越发思念。情长心更长,思念随风扬,扬起片片思乡绪,抖落尘世一身尘,欲把他乡作故乡,千思万思桑梓地。
随着思绪的蔓延,我记忆中的故乡,那一家人其乐融融团圆的日子,别样风景的中秋节又涌现出来。我们故乡那时不时兴叫过中秋节,我们村里都习惯叫过八月半或者说八月十五,也许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意思,都习惯这样说。
八月半,每年的秋季中期,故有中秋之称,这中秋时节在我们里下河平原地区来说用的是恰如其分,这里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过了初秋,天气基本不会热了,中秋时节早晚更凉,有露水,深秋时节就有霜了。所以中秋时节,秋高气爽,很舒服的季节。不冷不热,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收获,吃的东西琳琅满目,新活生鲜,还有很多,丰收在望,人们各自喜悦都在期待中。在我们农村人眼中除了过年(春节),就是八月半(中秋节)最大最隆重了。
七十年代的八月半我们都没什么感觉到,温饱能解决就不错了,月饼啥的就不敢想了,只能听说。条件好的人家偷偷摆上香案,果品,拜月祭月,不敢声张,生怕别人知道。当时农业社队里有时会分点菱角,莲藕,山芋回来就不错了。但父亲都会带着我们兄弟三个点香祭拜月亮,虽然没啥贡品,也是心愿难得,心诚之极。每到八月半晚上,我们总会仰望天空看好一会,希望传说中的嫦娥姐姐,带着活泼可爱的小玉兔,手持芬芳扑鼻的桂花,腾云驾雾,能给我们带点月亮里的月饼给我们尝尝。我们面对着明亮皎洁的月亮,祈祷平安,团圆。嘴里念着童谣;
凉月子巴巴
照见家家
他家羊子
吃我家豆子
我打它
它叫姐姐(假假,读音)
我骂它
它叫我妈妈(唛唛,读音)
凉月巴巴
照见家家
他家羊子
吃我家豆子
不打它
不骂它
养个猴子抓它.....
念着念着就睡着了,睡梦中嫦娥姐姐给我们带来月饼,好香好香....
八十年代的八月半日子就好过多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村人干劲十足。日子再也不紧巴巴的了,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植麦子,稻谷,棉花.....自留地,时令蔬菜,取之不尽,生活条件是大幅度的提高。基本家家养猪,有的养羊,鸡鸭鹅成群。
每到八月半,条件好的人家就开始轧糯米粉,用细箩筛筛完,用木模压制成型,上面什么刻画图案,鱼跃龙门,招财童子,富贵宝瓶,龙凤喜字....颇有水乡风情特色。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传唱的民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哪
爷爷待我亲又亲哪
我为爷爷唱歌谣啊
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哪
爷爷待我亲又亲哪
我为爷爷唱歌谣啊
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哪
爷爷待我亲又亲哪
我为爷爷唱歌谣啊
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歌声里满满爷孙情,月饼情,八月半情。不会做月饼的,就用糯米粉做点粘饼,包点芝麻和糖,一样的美味。我们兴化是里下河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各种食材是层出不穷,在我们兴化农村,男人女人都是做菜高手,女人尤为特出,家里有个什么事,三五个妇女能整出十几桌的人的饭菜,有事就是厨师,比城里的大酒店的饭菜都可口,吃过农家菜的没有一个不佩服,她们觉得这都很平常的。
所以,八月半一大早,鸡没放就抓好待杀的新雄鸡,或者是新雄鸭,或者是新雄鹅,反正都是新养的家禽,母的留在生蛋。传说过去先人反抗压迫的“鞑子,”约好了八月十五这天杀“鞑子。”就统一口径说杀“鸭子”,不能走漏风声,结果事件成功了,过上自由生活。打那以后,每到这天就杀鸡鸭鹅,开杀戒,去晦气,祈求美好生活。鸡鸭杀好“打荡”干净,再去自留地上摘点时鲜蔬菜,饱满青绿的扁豆,散发泥土气息的芋头,秋后嫩绿的韭菜,能掐出水的细青菜。活蹦乱跳的鲜鱼,再去肉摊上剁点猪肉....随便几个菜,不到2-3个小时,一切就绪,就能麻溜的上桌,色香味俱全。中午一家人团圆,气氛很是和谐,长辈弄点小酒,小孩眼盯着碗里的鱼肉,吃得是津津有味,满嘴油腻,嫌油腻了吃个芝麻粘饼,甜到心里,屋里满满的都是欢声笑语。
到了晚上,就比较隆重了,大人们虔诚地拿出准备好的祭品,祭拜月亮。月饼这时村里代销店已经有的卖了,都是散装的,每个中间都有一张红的或白的油纸隔开,装在一个比较大的特制的透明玻璃罐里。圆圆的月饼有咸的,有甜的,还有红绿丝的,那时品种不多,就老那么几种。不像现在的高大上,包装盒富丽堂皇,月饼品种繁多,蛋黄,五仁,花生,火腿,叉烧,豆沙,莲蓉,芝麻,肉松,核桃.....我到现在都不知道红绿丝是什么做的,反正能吃,我不爱吃月饼,但还是很期待每年的八月十五,毕竟一年一次的有的吃的时候。
那次,八月半晚上,我看父亲拿了几个清香的圆圆月饼,清新的菱角,灰粉的芋头籽,洁白的莲藕,带壳的黄豆荚,饱实的花生,粉里透红的南瓜,其貌不扬的红薯,红里透黄的柿子,九样祭品。倒了三小酒盅白酒,并冲了一杯红糖水,一起放在院子里的小桌子上。听说城里人祭拜都是买点水果做贡品,没有农村的时鲜。我们一家人静候月亮升起,父亲是一脸的虔诚,叮嘱我们不要偷吃,等拜过月亮,祭过月亮再吃,慢慢地看着月亮越来越皎洁,越来越圆,明亮的可以照映人脸。父亲起身点燃一株清香,对着月亮拜了三拜,嘴里念念有词,好像就是保佑五谷丰登,人寿康宁,平安幸福的的意思。那么严肃的样子我们也不敢问,父亲一会走开了,我们兄弟三个一人喝了一口红糖水,月圆之夜,觉得别样的甜,其实是母亲交代我们喝的,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也是美好吉祥的意思。后来长大了和母亲闲聊,母亲告诉我,拜祭了月亮的红糖水,就是佛水,能保佑孩子们健康平安无灾无难。父亲一会回来了,还装作责怪我们的意思;“怎么偷喝糖水啦!”我们忍不住咯咯笑出声来。父亲也和着笑了起来,笑声充满了院子。然后我们就围着桌子开吃起来,月饼的香,菱角的嫩,芋头的粘,莲藕的滑,黄豆的鲜,花生的纯,南瓜的甜,红薯的脆,柿子的涩。真是,八月十五传统日,农家小院果品尝,祭月拜月祈福愿,百味十足忆难忘。
一晃眼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人生旅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机会和父母亲哥哥们一起像小时侯那样一起守着月亮,过着八月半,人天共团圆,静候花好月圆之夜。大多时间就是分居两地,过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日子。只能是一个个电话飞遍千山万水,把所有的祝福和心愿都传递给你们,我的亲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情愈发强烈,月饼情思也是拉的越来越长,那种夙愿,年年如此。
圆圆的月饼,无尽的思念。又是一年月圆时,总把相思牵心瘦,身在他乡念亲人,祈佑安康少心愁。吟一曲心声,忆那年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