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
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周杰伦的一首《稻香》
总让人反复怀念起
小时候在稻田里玩耍的快乐时光。
作为农村长大的70、80后随着成长离开农村去城里读书、工作、生活,参加农活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割稻谷经历的儿时回忆,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多少?是否还记得秋风沙沙作响,阵阵稻谷香迎面而来的感觉?是否还记得丰收的金色稻田里长辈们脸上洋溢着的满足与喜悦?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现在我带大家一起回味一下传统稻谷收割的流程及用到的农具。
传统收割流程
收 割--下田前得穿长衣长裤、雨靴和手套,以防身上沾了稻谷粉或被稻叶割到,否则奇痒无比。下田后便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镰刀一镰刀的进行收割。每三四朱绑成一捆放成一堆以便打稻谷。
打谷--将割好的稻谷汇聚在打谷机旁边,抓起一把放在机器上脱粒。
晒 谷--将田里打好的稻谷挑回家,平铺在自己门前的水泥地上,或均匀洒在专用的晒谷席上晾晒。一天中需要不定时对稻谷进行翻转,以确保所有的稻谷晾晒干燥。
收 谷--稻谷晒干后收集于谷仓,以前都是木质的,现在基本用不锈钢桶。到这一阶段工作算完成收割了。
捣 米--如今都是机器捣米,把谷倒入机器,便会自动将稻壳搅碎,把米和稻壳分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粮食是对辛苦耕耘的最大敬意。
传统收割用到的农具
机械化的时代,殊不知有众多的地方收割机都不能到达,只能靠人工去辛苦的去收成。下面我们一起重温一些如今渐行渐远的农村传统农具:
犁
翻土用的农具,有许多种。在其下方装上一块略呈三角形的铁器,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主要用牛力牵引。
天亮脚踏露水行,犁田翻地望收成
耙
碎土、平地用的农具,其用处是把耕过的地里的大土块弄碎弄平。宜春人的耙主要用于平整水田,一般由牛来牵引。为农家必备的主要大件农具之一。
春耕耙田
耙钩子
木制长柄,一端有铁齿、木齿或竹齿,用来平整土地或松土等。有四齿耙、二齿耙之分。
粪箕
竹制而成,主要用来装盛肥料、担载稻草和蔬菜等。可大可小,随人而定,两个粪箕用一根扁担横着即可挑在肩上,是传统农家不可缺少之工具,至今仍在使用。
挑物赶集
打谷机
脱粒机的一种,稻谷种植农户必备的农具之一,用途是把成熟了的稻谷与稻草分离。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人力(脚踏)滚动上面装满了铁齿的轴轮使其高速运转,使谷粒从稻穗上脱落。
稻穗勾头金黄色,一季辛苦看此
风车
这其实是一种利用风力将稻谷与秕壳、稻草等杂物进行分离的粗加工农具。风车饱经风霜,外形就像一台轿子,下面有四条粗粗的腿支撑着整架风车,两边有四根突出的抬手,为了方便搬运。
碓子
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竖装上一块圆形的石头,用脚连续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舂掉下面石臼中糙米的皮(或捣碎石臼中的米等),现在基本用于清明和春节捣年糕。
人工舂米
谷箩
用竹子或柳条等编成的器具,或圆或方,或方底圆口,用来盛粮食、蔬菜等,或用来淘米、洗菜等。制作精细,形状多以圆底方口的为主,为传统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
簸箕
竹篾编制而成,圆形,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密集无缝,主要用来清选粮食,把粮食放在簸箕内上下颠动,可扬去糠秕等杂物。也用来晾晒食品等。
米筛
篾条或藤条编制而成,圆形,类似簸箕,不同的是有许多细密的小孔,其用处也是清选粮食,通过来回摇动,把细碎的东西从小孔里漏下去,粗的成块的留在上面,如筛米筛面等。也有用铁丝编成的筛。
蓑衣
现在已基本没有人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轻便的雨衣。蓑衣有棕蓑衣和竹叶蓑衣两种,都是缝制的。棕蓑衣用棕毛缝制,结实耐用,价格贵,被雨淋后稍重,穷一些的人用不起。竹叶蓑衣轻便,便宜,但不耐用。
斗笠
用竹篾编成,夹以宽大的箬竹叶,用以遮阳挡雨。笠麻分尖头笠和圆头笠两种,按直径尺寸大小和各地风俗流行可分为大埔笠、同古笠,九都笠、尖笃笠等,现在的农村市场还有卖,草帽、雨衣、雨伞这些新潮时尚的产品多起来后,笠麻就少了很多了,只剩下农村上了年纪真正的劳动者在用。
碰柑成熟满担挑,满园粒粒圆满相
鱼笼
鱼篓是装鱼器具,又称鱼笼,形状有如人体上身之胸肩部份,底為平底,呈长方形,可平置於地面上,中间较宽,肩部向上斜至口部,口呈圆形,有一倒刺状的盖子,以避免渔获入笼后从入口处跳出,颈部可绑上绳子,作为系在腰间之用。
鱼笼大都使用桂竹作竹篾,以十字编法,笼与笼之间有透空,以便捕鱼人在水中工作时,无论是将其浸入水中,或是拎出水面时得以减少阻力、轻松提放。
这些农具你认识几样呢,是否勾起你的一些回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