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呀,和我们一起玩。”A和B同时说。
“我有点事要做,你们先玩。”我的手正在手机屏幕上飞舞着。
“你怎么那么忙呢?”A发问。
“我们玩吧,她在学习。”C跑过来看看说。
“哟,那么爱学习,你想当作家?”A笑我。
我愣了一下,笑着说:“只是爱好,就像你爱打麻将一样,上瘾了。”
一群人围坐在桌子四周斗牛,而我独自坐在沙发上的一角。本来有点怕她们说什么,但是,有什么比坚持完成目标更重要呢?何况又不是做什么坏事。
不久后的一天,与D一起吃饭。
她问我:“你总说没时间,每天都忙些什么呢?”
我说:“空闲看看书,写写读书笔记,时间过得很快。”
“噢,要改行,去当作家了。”这话轻飘飘地从她囗中传入我耳中。
我愕然,心中有如千万只羊驼掠过:“原来在她心里,作家就是这么个概念,花点时间,看几本书,是不是也太⋯⋯?又或者拐弯嘲讽之?”
平复30秒,我一字一顿地说:“读书是一种精神寄托,如果不学习,我觉得脑袋要废了。”
这是真心话啊!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总是原地踏步,快要与生活脱轨了。强烈地感觉自己,急需充电学习。
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作家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学习,关键是你自己怎么想
学习路上,有人不理解,有人冷嘲热讽,甚至会有人打击你。你是花时间与他们解释、论理。还是追随本心,专注前行?
在《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李笑来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不应该与别人争辩,因为我不想伤害他们;我也不应该被他们影响,因为我不想伤害自己”。
是的,我不想伤害别人,也不想被别人伤害。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思维与格局,我们不能轻易改变任何人,所以不必浪费时间去争口舌之快。别人怎么看,并不重要。关键是,自己怎么想。
学习,为了自我成长
读书可以解惑,对此我深信不疑。
犹记得几年前,遇到一些心情郁结的事情,一直无法找到答案。于是逛书店,在书架显眼处,看到《遇见未知的自己》,马上站着读起来。
这本书,开启了我的心灵探索之旅。“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张德芬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看清小我。当我开始接受自己的情绪,认真审视内心,最终我与自己和解了。就像老师说的那样:“一切的问题也许都是在自己身上, 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么所有的人、物或者外在环境都会改变的”。
生活没给我的答案,在书中找到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一段经历,可能是我的必修课。人生路上的每一次挫折,也许就像一个被包装过的礼物,为了教会我们一些道理而来。
当初,郁结难解,心绪难平。而今,心怀感恩,乐观前行。是学习,让我平静内心,是阅读,让我找到自己。
学习,只为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只为不断开阔我们的眼界。帮我们站到一定的高度,去看更宽广的世界。
主持人董卿曾经说过:“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季冠军的是一位来自杭州的80后外卖小哥雷海为。平常工作很辛苦的他,对于读书却抱着一份独有的热忱。经常风里来雨里去,但是一有空闲,就抓紧时间读书。而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一只井底之蛙,永远只能看到井上面的那一方天空,而一只翱翔的小鸟,却能看到整个蓝天。我们不能停留在原地,我们要飞向广阔的天地之间。
学习,永远在路上
我们来到人世间,从呱呱坠地地婴儿时期开始,接受学习的启蒙,到童年、少年、青年的系统学习,直至成年独立,开始工作。
可能有些人,有了工作后,觉得学习的任务已经结束了,就此搁笔,与书本彻底告别;可能有些人,怕别人笑话,虽然内心很想学,但出于一种从众心理,即使内心万分奔腾想学习,可行动上依旧原地踏步,但一些有觉悟的人,即使工作了,仍然想给自己提升的空间,依旧会坚持学习、自我成长。
学习,与生俱来,也值得终生相伴。就像一句话中说的:“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努力学习,只为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我们应该做到像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在学习这件事上,别人不理解我是正常的;在这方面我也不需要别人理解,因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才有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尊重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不必强求别人的认同。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我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