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在世的心理学家当中,我最喜欢欧文亚隆,现任教于斯坦福大学。他的咨询风格是存在主义向的,经常和将死的来访者讨论死亡,来访者也往往能有着超越生死的收获。亚隆就琢磨,为什么不能和活得好好的人聊一下生死呢?他用半生的咨询经验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想想怎么死也许能更好地活。
对于死亡,我们应该「敬畏」,但不该是「畏惧」。死亡是一个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一定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件,而这也许是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唯一绝对公平的事情,那就是我们都会死。单凭这一点,死亡就值得敬畏。但是大家对于死亡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害怕,这畏惧让我们逃避对死亡的思考。很多心理问题,尤其是焦虑,便产生在这无休止的「怕死」当中。死亡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情,那么持续性地抗拒和回避其实就是把整个人生变成了一场「拖延」,而拖延能让你有多焦虑自不必多说了吧。
想想怎么死也许能更好地活。
碰巧在咱们公众号之前进行的「36问互动」中有一个题目就是关于死亡的:
「你想过自己会怎么死去么?」
后台收到了很多死法,或残忍,或搞笑,或平静,或美如画。我挑选了其中早已对死亡「过度思考」的读者的回复,来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让你在最终鼓起勇气和死亡对话的时候,少一分害怕,多一分从容。
1
死亡应该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开的问题,在幼年时期大约是电视剧看多了,经常会想着父母、亲人离去的场景,恨不得自己早他们离开人世,害怕他们不在身边的情景。慢慢长大一点后,就会偶尔想一想自己会如何离开人世。起初想的很幼稚,觉得老年人会给社会带来很多麻烦,希望自己活不过60,最好是安详地自然死亡。后来也会反思这样其实不过是逃避自己需要经历的痛苦,把这些苦留给周边的人。当见识稍微广了一些,在自己的专业有了一些认识以后,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如那些伟大的学者一般,在老年时期也能做出一点贡献。在我大学入学的时候,我曾与系里的一位年迈的教授聊过,当时他提起了自己的工作,面带笑容地和我说:「我这一辈子做出这点东西就已经很满足了」。那笑容绝对是我见过的最深最动人的笑容之一。我感慨教授的精神世界是那样的高尚,也曾希望自己能够如此。可是面对俗世的种种诱惑,我却不能做到那般坚持本心。面对脱离舒适区的苦痛,却也希望逃避,有时候会觉得人世无聊是不是离开能一切放松,当然理智上否决了这一些冲动。我还在这个尘世苦苦摸索,偶尔想一想自己活着为了什么,意义是什么?我们活着都是朝着死亡行进,活着怎么样有意义,死亡又如何有意义?有人说活着本身就已经意味了很多很多,那么死亡是不是本身也就已经意义非凡了?我想每个人在人生这条道上,多少都会去思考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离开这个世界,但是终究还是要看自己的意愿,如何给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定义出意义所在。如果可以,我现在希望我离开人世的时候,可以安安静静,身边有一人陪伴,最好是在一个和这个世界稍有隔离的地方,躺在床上,晒着温和的阳光,笑着离去。
——小梅
2
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害怕亲人的离世,本质上是害怕失去那些既得利益。比如再没人作为情感支撑,没有了可口的饭菜,这些都是我们怀念亲人的理由,仔细想想都是为了自己。但是后来我对这件事的理解有了不同的角度,觉得这样无可厚非,并非人生性薄凉,反而会更看得开些。不过知难行易,离做到还有很远。人没事的时候就会天马行空地想象,想想自己怎么死啊,想想英雄救美啊。我看过一本书,Raymond A. Moody的《死亡回忆》 ,写的是那些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人对死亡的描述,特别神奇,从此以后我就不怕自己死亡,但是想到亲近的人离我而去还会难过。我相信死亡会在某个既定的时刻等我,我只要静静地接受就好,无论是死于横祸还是平静安详地离开,等待就好。
——一颗蛋
3
当我活得久了,没有了梦想,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欲望。对这个世界不再抱有幻想,不再感到绝望,不再有情绪的波动,对一切都无所谓。我要架一叶扁舟驶向海洋深处,看看会不会遇到什么。因为那时,我已不再有畏惧。
——非非醉客
4
像我外公,像我爸爸一样,自然平静地睡过去……如果可以再好点,就是「安详的田奶奶捧读着最后一本书,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午后,在摇摇椅上,去了」。
——田亮亮
5
有很认真地写过遗愿清单,小纸条揉得皱皱巴巴还是没舍得丢。
——Fairy爱玩笑
这次的话题,让我想到两年前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写在个人陈述开头的一句话:「Here is buried Rui Wang, a therapist who fuel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The epitaph to be engraved on my gravestone.」(在这里埋葬的人是王瑞,一个为中国心理咨询发展作出贡献的咨询师——墓志铭)现在看来一身鸡皮疙瘩,想得忒大,我决定换一下我的墓志铭:
「你准备把安慰记更到什么时候」
「更到死」
你想好你的墓志铭了么?欢迎大家留言和我讨论哦
【将心理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欢迎关注我们:安慰记心理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