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寒舟
那天在简书群里有人偶然问:“你们会不会把简书上的文章分享到朋友圈里?”
我说:“我不会。”
第一:我不需要人情下的点赞和关注
朋友圈,渐渐变成一种人情的往来。
你发了内容,我得适时去点赞,如果我没点赞,但我却发了朋友圈,你就会揣测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发生了什么质变。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这些小心思的。当他把一条消息发出的时候,他是期望以点赞或评论的方式被关注的,如果这样的期望不能被满足,那么很自然的他会觉得你不够关心他、不跟他互动,由此就容易在心里结一些疙瘩。且朋友圈里的人员组成很复杂,有亲人、朋友、同事,都无形地跟人情关系挂钩,点不点赞、评不评论,不再是举手行为那么简单。
有时指尖划过,不过是闲着无聊恰好点开朋友圈,但我确实没那么想要点个赞给个评论,却也会在返回来的时候,重新点一个,反正也不过是动动手指头的事就能显得合群,我又何必被高冷。
同样的,我发文,朋友圈里的熟人必然也有这样的心思,要在心里考量一番“她发文了,我是不是得去给她点个赞写个评论”。那么很有可能我最后得到的,不过是随意的一个点赞和无什么内容的敷衍夸赞,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它的意义同那些发出来请投票、点赞领奖品没什么不同。
第二:我不想他们对我的内容对号入座
虽然大多时候,我只会写我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可是也并不排除我将偶然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那这些内容无非就是发生在我身边人身上的事,因为我的交友圈小,仅限于能听到一些来自他们的事。
我写,只是想表达我的某种观点,或者纯粹只是为了记录这个时期的点滴。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情绪感受也不一样,一段时期内,将自己和同龄人的行为、想法、迷茫困惑记录下来,留待以后再回想的时候,才会有可供参考的文字记录,而不是一片模糊。
就像你用照片记录你的生活,而我只是换成了文字,仅此而已,并不为了其他什么怀有恶意的目的。
但既然是一个时期的记录,必然有好的有不好的。好的他对号入座将是一场回忆旅行;不好的大多是糗事糟心事,他对号入座必然不会那么心情愉快,倘若因此使我们之间生出埋怨,那实在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还有就是,为了朋友圈里的和谐稳定,我不能公然的吐槽我不能接受但是在别人看来没什么的行为,因为哪怕我并不是针对谁,可一旦他对号入座,就很有可能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第三:我不想推翻他们对我的认知
文字很容易暴露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也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潜在性格。
我们太熟悉了,他们只记得印象里的我,认为我应该是那种大大咧咧、乐观开朗的性格。可若是我每天发布文字在朋友圈里,写的不过是些小情绪的起伏和悲观消极的内容,他们会如何想?
或许我会收到这样的评论“哎,这个风格不适合你啊”。
又或者是这样的“装什么装,搞得跟忧郁女神似的,来来来一起嗨”。
那么我只能在下面接道“别这样,拆穿我做什么,偶尔咱也是能文艺一把的”。
这些还可以接受,最怕看到“你怎么变了,变得这么……”
我该如何说呢。我没变,从来都没,只是你太习惯看到我的一面,给我定了位,觉得我该是什么样子的。可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当你以为别人变了的时候,实际上只是你刚开始知道她的另一面罢了。
我不想去解释,不想他们觉得我不是原来熟悉的性格,更不想推翻他们对我的认知。
第四:我不想他们觉得我是在矫情装逼
朋友圈大部分都是知根知底的熟人,熟人在一起聊什么,无非吃喝玩乐。
我如果跟他聊文字,或者我隔三差五写一篇文章,他不见得会认真地同我探讨。
大多会觉得理想主义,装逼,矫情。
倒不如同陌生人聊得更深一些,至少我们并不互知底细,纯粹因为彼此的文字而做短暂的交流,认同或者不认同,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是这一刻的,并不延及其他。
熟人另外一个弊端就是,不可避免地他会跟我们共同的熟人聊起来,然后传得沸沸扬扬,大多时候遇不见懂得的人,他们更关心“你写的赚不赚钱,你为什么要写”。
我不求你喜欢,只求你不要说“她就喜欢写那些没用的,有什么意义,也不能赚钱。”
人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和梦想,不过在平日里被无能的自己压制罢了,可我总要寻一个发泄的出路,有一片自己的独属天地,然后才能在太阳底下继续坦然自若过平庸的生活。
我不敢说什么情怀,我只是纯粹的想要写和记录罢了,真不是在装逼。那么远离熟人才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在没有朋友圈之前,我也已经不在空间里发内容了,发出去的,不过是琐碎的流水账,权当偶尔冒个泡露个脸。真正的情感流露的文字都躺在草稿箱里,布满灰尘,偶尔自己拿出来晾晒一番,或者写一些简短的内容,自己写在自己的留言板上。
而如今我庆幸遇见简书, 可以在这里自由地书写,所有的真情实感和经历,都不必隐藏,因为我们都是陌生人,相互交换故事,却不会认识,可以更深更长久的进行文字地探讨。
期待遇见每一个能够畅聊但不会见面的朋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