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非“夏王朝”(12)·论“夏”与“非夏”
■ 《大中华文明一万年》 · 《二里头遗址非“夏王都”》
二里头遗址发掘六十余年,也只挖了2%,以此论“夏”可否?论“非夏”早否?
人常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二里头虽然只挖了2%,但我们还是有幸窥见了“豹斑”。
二里头遗址发掘到古人宗教信仰记录的重要“部分”,即宗庙及祭祀遗迹。
殷人相信人死有灵并崇拜死去的祖先……证据为其建设并保留的规模宏大的宗庙。
二里头遗址的二号宫殿,既有大殿、廊宇,还有一座“大墓”,“大墓”位于主殿的背后,居于整个宫殿建筑群的中轴线上。
大殿后面的“大墓”,其开口约5.3米,宽约4.3米,而其底部却只有1.85米长,1.3米宽。从墓底的规模来看,它很难盛放得下一具多重的棺椁。
这是帝王陵墓吗?
这个“大墓”显然不是帝王陵墓,也违背了古帝王以山为“陵”的规定。
其实,它是殷人宗庙建筑中特有的“重屋”结构,即在宗庙之下,建设放置始祖或高祖遗骸、或其象征物(/灵物)的地方;“重屋”里也可能放置祖先的迁骨、衣冠、祖先使用或用来纪念祖先的物品。
被误释为“妇好墓”的殷墟五号宗庙遗址,其实是殷人始母辛妃·简狄宗庙的“重屋”部分,并且它将殷人宗庙的“重屋”结构,表现得相当“淋漓尽致”。
宗庙设置“重屋”,这是殷人宗庙祭祀的独特方式和特有现象。
“重屋”遗存显示,二里头遗址为殷人、殷文化遗存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