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寅四、瞋增上(分三科) 卯一、徵【云何瞋增上補特伽羅?】卯二、釋【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瞋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憎事、有猛利瞋、有長時瞋。】 「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瞋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也是這樣子,現行成就叫做「已修」,數數現行叫做「已習」,長時的積集叫做「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憎事」,這個瞋心所緣的境界就是可憎惡的事情,你不高興的事情,這個瞋心就現起了。「有猛利」的瞋、「有長時」的瞋。卯三、結【是名瞋增上補特伽羅。】寅五、癡增上(分三科) 卯一、徵【云何癡增上補特伽羅?】 這是第五科,第五種人。這是先「問」,下第二科是解釋。卯二、釋【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癡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愚事有猛利癡,有長時癡。】 「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癡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也是這樣薰習過。這個人是不決定的,可能是非常聰明的人,他常常做糊塗事,將來他就愚癡。尤其是這個聰明人愚弄這個笨人,看見這個笨人就佔他便宜,他將來就會要愚癡。所以這個愚癡人,可能以前是特別聰明的;說這個人很笨,將來可能很有智慧的,就是事在人為,就是這個意思。而佛法裡面說到這個愚癡,我們前面講過,就是不知道世間、出世間都是緣起的道理。說現在他糊塗,你怎麼樣講他都不懂、他聽不懂,所以這就是糊塗、愚癡。 「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癡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愚事有猛利癡,有長時癡。」卯三、結【是名癡增上補特伽羅。】 這是貪、瞋、癡。 從這兒看出來,這佛教的確是非常的……這佛的大智慧境界說明這個道理;這個人的煩惱大,原來是久遠以來自己薰習的,你才有這麼大的煩惱。寅六、慢增上(分三科) 卯一、徵【云何慢增上補特伽羅?】 這是第六科,先是「徵」。怎麼叫做「慢增上補特伽羅」呢?卯二、釋【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慢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慢事有猛利慢,有長時慢。】 「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慢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就是高慢心瞧不起別人,感覺自己勝人一籌,「我很高、我很有成就」。那麼這種煩惱在過去生中也是這樣子薰習過,你生這高慢心,「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慢事有猛利慢,有長時慢。」卯三、結【是名慢增上補特伽羅。】 這是一種。這個「慢」,因為他有優點、有優越感,他本身的確有一些特別長處,比其他的人好的地方、優越的地方,他就容易有優越、有這高慢心。寅七、尋思增上(分三科) 卯一、徵【云何尋思增上補特伽羅?】 這是第七種。這個「尋思」就是分別心,分別心特別多。卯二、釋【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其尋思已修已習已多修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尋思事有猛利尋思,有長時尋思。】 「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其尋思已修已習已多修習」,遇見什麼事情,他就心裡面多分別,去觀察、散亂,曾經有這個薰習。「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尋思」的事情,「有猛利」的尋思,「有長時」的尋思。 這個「尋思」也應該說是一種智慧,他知道怎麼樣分析、怎麼樣觀察,這也是一種智慧。但是你成了習慣的時候,心裡面就亂,遇見什麼事情就會東想西想;但是這樣成了習慣了的時候,若想要修學聖道就有障礙。卯三、結【是名尋思增上補特伽羅。】(2018.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