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又称为HPV疫苗,是一种预防宫颈癌发病的疫苗。因为是目前为止研制出的第一款预防癌症的疫苗。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 平均每分钟即检查出一例新发病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女性死于宫颈癌。每年,中国的宫颈癌病例占全球的28%以上,新发现的宫颈癌病例为10万,死亡病例3万,是15岁至44岁女性中第三大高发癌症。
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多个地区已经开始了宫颈癌疫苗的接种。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将大范围的开始一波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浪潮。今天,小编带大家去看看接种宫颈癌疫苗需要知道些什么呢?
其实男女都应该打一针
宫颈癌主要由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该疫苗通过预防HPV病毒感染,进而有效预防了宫颈癌的发病,可防止人体感染疫苗所涵盖的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变异。研究发现99.7%的子宫颈癌都是因感染HPV造成的,HPV也可以引发其他相对少见的癌症,如阴茎癌、喉癌、肺癌和肛门癌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男女都应该去打一针宫颈癌疫苗。
HPV的主要途径是性或皮肤与皮肤接触传播。所以并不是没有性生活的人就不用打哦!
宫颈癌疫苗只能预防75%的宫颈癌
据了解,70%~75%的宫颈癌都是因为感染了HPV-16或HPV-18,目前市面上两种主要的疫苗,能对这两类病毒诱发的宫颈癌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此外,疫苗还有很好的交叉作用,能预防90%~95%的尖锐湿疣,以及HPV-9、HPV-11型导致的低危型病毒感染。
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宫颈癌病毒都可以被疫苗所拦截。99%的宫颈癌都跟HPV感染相关,目前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与宫颈癌相关的高危型就有16、18等十几种。按照感染高危型16型、18型HPV的宫颈癌比例反推,最起码有25%的宫颈癌是无法通过现有的疫苗进行预防的,不能保证打了疫苗之后将来不会感染33型、35型等其他高危型病毒诱发的宫颈癌。
因此专家建议,在接种宫颈癌疫苗之后还是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
打宫颈癌疫苗要趁早 11~12岁最适宜
尽管宫颈癌疫苗并非完美,但其实际应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内地女性热衷到港澳地区打宫颈癌疫苗是无可厚非的,已有大量研究显示,未感染女性在接种疫苗后,HPV感染率可大大减少,HPV感染者接种疫苗后身体对抗病毒的免疫功能也会得到增强。
而就带上未成年孩子打宫颈癌疫苗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能获得HPV疫苗保护的人群年龄为9—26岁,其预防效果与是否开始性生活,是否已感染HPV病毒相关,最适宜接种的年龄为11—12岁。
当然,随着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国家、地区对宫颈癌疫苗的接种时间进行了放宽。香港卫生署于2010年将四价宫颈癌疫苗的适用年龄由9—25岁放宽至9—45岁;澳大利亚FDA也已将疫苗的适用年龄放宽至45岁;美国4价疫苗的生产商目前正在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申请将疫苗的接种年龄放宽至45岁。
打宫颈癌疫苗要趁早,如果已经患上宫颈癌了,再打宫颈癌疫苗也是没用的。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性宫颈癌疫苗上市,宫颈癌疫苗只能预防HPV病毒感染,并不能直接杀灭HPV病毒。
据有关研究显示,未感染女性在接种疫苗后,HPV感染率可减少98%,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发生率减少97%,宫颈腺原位癌发生率减少100%;对于新感染HPV的人群而言,接种疫苗获益率仅为22%,持续感染HPV人群的疫苗获益率仅为5%。研究还显示,对于曾有HPV感染史的人群,24岁~45岁女性接种疫苗获益率也仅为66%,与16岁~26岁女性(100%)相比明显降低。
一针有效期5年 远期效果仍不清楚
宫颈癌疫苗通常要打三针,不同疫苗的有效期不等,有的一针的有效期是5年,有的是6.3年。疫苗的使用不分人群、不分人种,打疫苗前也不需要有前期的准备,到目前尚未发现有明显副作用。
但由于宫颈癌疫苗上市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其远期预防效果尚且未得而知。宫颈癌疫苗只有几年的历史,目前美国、欧洲的一些大规模调查还在进行中,一般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是40岁以上,但是当年接种的未感染者还没到这个年龄,所以还没有确切的宫颈癌预防远期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