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第一次对精益感兴趣,是在参加了一个精益生产公开课时看到了一个视频后产生的,视频的内容是,一个老帅哥突发兴趣要给老婆做一顿早餐,于是早早的就开始在厨房的忙碌,于是,他先拿出来了面包机,将面包片放入并等了会儿才烤好,需要装面包片的时候才发现碟子还在水槽中,昨天用完还没有洗,等装好面包片需要涂奶酪时,才发现硬奶酪还在冰箱里面,于是又是等待略微解冻,再将奶酪切好片……一阵忙碌之后终于完成端上餐桌时发现餐桌还没有整理,于是只能一手端着早点另一手腾出来清理餐桌,不幸的将自己的早餐作品打翻到地上,最后,只能抱歉的陪着老婆外出吃早点了。
于是发现,在精益生产管理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那些词语,在生活中并不是那么高冷,而是那么直接生动:常见的等待的浪费、过程设计不当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等,虽然可能为了更好的讲解精益,做早餐的过程略显夸张,但是也的确能说明很多问题。
等待的浪费。故事之中,我们看到了烤好的面包片在面包机中等待清洗的碟子,看到了躺在碟子中的面包片等待解冻的奶酪,看到了举在手中的早餐等待被清理干净的餐桌……
过程设计不当的浪费。故事之中,很明显的,准备材料应该提前,比如奶酪应该提前解冻,在烤面包的同时去准备清洗碟子和清理餐桌……
动作的浪费。因为我的文笔不佳,只记录了视频之中的一项动作上的浪费,也就是举着装着面包片的碟子来清理餐桌的这个动作了。实际上视频之中还有很多浪费的案例的,抱歉不能在此一一举例了。
其实,有一类精益的知识我们都接触的,相信大家都学习过数学家华罗庚被选录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统筹方法》,这篇说明文以泡茶为例,举例了三种流程来泡茶,其中两种出现窝工的情况,正确的流程是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而这一切,这与上面做早餐想描述的正确的过程又何等相似?
其实对早餐的精益研究还有更深入的。我们对比一下中国人和德国人每天早餐都会吃到的鸡蛋的做成的过程。咱们是直接把鸡蛋往锅里一放,然后出去洗漱或干点儿别的,等再回来鸡蛋就煮好了。但是德国人会用一个差不多刚好装得下一个鸡蛋的专门容器,下面焊一个托盘,然后加满水,1分钟水就开了,3分钟就关火。关火之后他们利用余热再煮三分钟,把鸡蛋煮到刚刚达到营养价值最高的状态。接下来用凉水泡三分钟,使这个鸡蛋很好打开。跟咱们相比,他们节约了4/5的水,2/3的热(这两个数据我是没有验证过的,只能膜拜一下转述一下),同时还使鸡蛋达到了最佳的营养状态。同样的结果,不同的方式方法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故事里的德国人在煮鸡蛋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非常经济实用的煮蛋程序和控制方法,并严格执行,结果每次用水、耗热最少,鸡蛋营养还最大。
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相同的早餐——鸡蛋,大家会不会觉得德国人做鸡蛋的过程和煮出来的鸡蛋是规范、节能、高质量的代表?
总之,仅仅是减少浪费,不算是做生产的精益,精益生产的目标是消除浪费。但是,生活中不可能消除这些“浪费”的,毕竟,生活和生产不一样,偶尔的“浪费”也算是给紧张生活添加“佐料”的调剂。只是借此机会请大家初步了解精益,之后可以尝试消除一些生活中的浪费,在此也希望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