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樊登读书会贺梧分会会长家美,今天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4篇(2018年4月20日)
今天在华侨水会七楼的【企业品牌战略—《腾讯传》与《奢侈品牌战略》】分享课圆满结束了,朱琳老师的课程让我脑洞大开,让我认真的去思考企业品牌的培育和打造。我还想分享下面的感动点:书友石珍为了听朱琳老师的课退了票,书店媚姐放下三月三店面忙碌的工作赶来听课,两位正道小学生听课的专注和满满的笔记,世明主动接起主持的工作,江江、世永用心为学员准备的爱心知识随手礼……
我来自正道启蒙小学,今年10岁。专注听课的二位正道小学生……
专注做笔记的两位正道小学生……
正道小学生的笔记展示,从小就养成了速记和书写工整的能力,真比我们大人强啊……
爱意满满的知识随手礼……
专注听课的书友们……
"我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喜欢分享,我知道你也喜欢。"
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现在我们要更多的想一想什么是被认同的。—马化腾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一位创始型企业家的性格和才能,将最终决定这家企业的所有个性。就如同苹果从来只属于乔布斯一样,腾讯从气质和灵魂的意义上,只属于马化腾。在腾讯这个案例上,我们看到了马化腾团队所形成的极具个性的核心能力,我将之概括为“马化腾的七种武器”,它们包括:
第一种武器:产品极简主义。
由于起始于一个体积极小的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信)工具,腾讯从第一天起就天然地具备了“产品”的概念,并且认为“少就是最合的”“Don't make me think!(别让我思考!)”“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马化腾本人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这在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界都是早慧的。在PC时代,它的优势并不明显,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则成为最具杀伤力的公司哲学。腾讯也是工程师文化与产品经理文化融合的标本。
第二种武器:用户驱动战略。
早在2004年,马化腾就提出,互联网公司具有三种驱动力,即技术驱动、应用驱动、用户和服务驱动,腾讯将着力于第三种能力的培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腾讯团队探索并发掘对中国用户的虚拟消费心理的掌握,他们把“虚拟道具”重新定义为用户的“情感寄托”。在技术上,腾讯形成了大数据下的用户反馈体制,在应用性工具创新方面,提供了诸多中国式的理解。
第三种武器:内部赛马机制。
互联网世界的几乎所有创新,都具备颠覆式特征,它们往往突发于边缘,从微不足道的市场上浮现出来。身在主流并取得成功的大型公司对之往往难以察觉。在腾讯的18年发展史上,决定其命运的几次重大产品创新,如QQ秀、QQ空间及微信,都不是最高层调研决策的结果,而来自中基层的自主突破,这一景象得益于马化腾在内部形成的赛马机制。
第四种武器:试错迭代策略。
与以标准化、精确化为特征的工业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最本质的差异是对一切完美主义的叛逆。“小步、迭代、试错、快跑”,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取得成功的八字秘诀。它要求公司在研发、反馈及迭代上,形成完全不同于制造业的制度构建。在这一方面,腾讯的表现可谓典范。
第五种武器:生态养成模式。
作为全球员工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提供了管理超大型企业的中国经验。马化腾是进化论和失控理论的拥趸。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他试图让腾讯成为一家边界模糊的生态组织。他在QQ时代就提出让互联网“像水和电一样融入生活当中”;在2013年前后,他进而提出“连接一切”和“互联网+”的理念。在对内、向外的双重延展中,腾讯形成了柔性化的组织及竞争模式。
第六种武器:资本整合能力。
腾讯是最早获得风险投资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之一,但是,一直到2011年之后,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投资风格。马化腾和刘炽平将腾讯的开放能力定义为流量和资本,将前者的优势和战略设想,转化并放大为后者的动力。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最激进的战略型投资者之一。
第七种武器:专注创业初心。
创业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马化腾,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知识型创业者。在他的创业初心中,改善财富状况的需求让位于个人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热情。在18年中,马化腾几乎摒弃了所有的公共表演,而一直沉浸于产品本身,这构成了他最鲜明的职业特征。
愿景:在中国,每多一个人读书,就多一份祥和
使命:帮助3亿国人养成阅读习惯
目标:帮助那些没有时间读书、不知道读哪些书和读书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书籍的精华内容
读书点亮生活,期待您加入读书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