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看人口、中期看政策、短期看供需。
养老行业是一个长期的行业,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老化,而是社会进步。农业经济为解决温饱问题追求GDP总量,人均寿命达到40~50岁;工业经济为解决发展问题追求GDP速度,人均寿命达到60~80岁;健康经济为解决生命质量问题追求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人均寿命可能达到90~120岁。
从这个角度看,养老行业以后就会变成日常,年龄大的老年人可能会成为人口的主流,那针对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疗养护等这些是这几十年才产生的新兴市场。
一:长期看人口
预计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2050年,社会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所谓老龄社会,即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较高比例的社会。在总和生育率1.8~2.1的条件下,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时;如果养老金的实际赡养比为5∶1,养老金替代率为职工平均工资的50%,养老金费率则为10%,伴随养老金费率的不断提升,代际利益问题日益凸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4%,即深度老龄社会;超过21%,即超级老龄社会。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开始布局十年后的养老产品或者服务,到2030年中国会爆发大需求。养老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观念问题,其次是技术问题,最后才是行为上面的改变。
从观念上看,经历了从养儿养老、国家养老、个人养老,到现在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等。50年代以前出生的那代人他们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新的养老观念并没有形成,而且很多人还处于一个未富先老的状态中,尤其是广袤的农村,那些老年人现在是处于一个被边缘化的状况中。
从技术上看,未来的物联网、云计算、AI是老年产品和服务的大趋势,70年代后出生的人群可以说是这些新技术的践行者。70年代出生的人群到2030年就是共识意义上的老年人了。
二:中期看政策。
养老不仅仅是一项涉及到人们生活的行业,也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和基础民生。所以,国家从2013年开始就开始探讨养老的途径,各部委联合制定了很多扶持养老行业的政策。现在提出了9073的基本养老政策: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社区养老,3%的机构养老,与之相关的比如养老地产、保险、医护、健康、日常等都有相关的政策。
三:短期看供需
养老行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现在的现状是各地方供需不平衡,供给侧尤其是医疗养护方面远远供给不足。另一个方面看,还存在因为运营不足资源浪费的情况,比如四五线小城的老年大学等使用不足。从这个意义上看,和养老相关的每个切入口都有创业的机会。比如资源整合做平台、比如健康医护做服务和硬件、比如养老运营等等。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先行者在路上了。比如金牌护士,就是线上线下结合,把闲散的护士和护理资源利用平台给有需要的老人服务,制定服务标准,把控服务过程。
我理想中的养老项目是利用现有平台,比如微信,小程序,加上大数据和核心服务能力来服务60-70岁可自理老人的生理和精神需求,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中间最重要的是如何服务产品化,也就是首先要标准化,其次是如何做到效果外化,形成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