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公众号里报名了青音的三节课,昨晚才听完第一节课就让我觉得收获很大,课超所值了。整整1.5小时的时间,不仅声音疗愈,内容还非常丰富,干货满满,其颠覆性的认知让我深受触动。
这节课主要是讲——生活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首先,她用了两个“三”定义和说明了这一概念。
1、关于三八定律
三八定律就是3个8小时定律,意思就是可以把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的24小时分成三部分:第一个8小时用来工作,第二个8小时用来睡觉,还剩下最后8小时,你一般用来做什么呢?
可能有的小伙伴用来看书、写字,有的用来刷剧、看电影,还有的用来健身、运动、锻炼等等。
没错,就是最后的这个8小时,才是决定了你人生质量、人生高度以及命运的。
课上,青音姐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在五十年代出生了小少年,老大性格内向、沉闷,老二则开朗、热情。转眼间到了上学的年纪,然而,正好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家庭被打成了右派而一下子遭到巨大的变故,最后连户口和姓氏都没有了。父亲带着这两个小少年进城去寻亲求助。最后,亲戚族里有一位老师,可以协助落户到自己家里上学的事情,但只能接受一个孩子留下来。那么问题来了,该选择哪一个小少年留下来呢?
答案是老大,原因是亲戚说老大的生活习惯更好,寄养的话更容易塑造和培养,于是决定留下老大。最后,老二跟着父亲回乡下了。
读到这里,我们可能认为故事结束了。然而并没有,最终的结局是这样的:
老大在城里一直守规守矩勤奋读书,最后考上了大学,出来后当了一民教师。老二在乡下因自己会折腾,在老家盖了好几所房子,其生活得也还不错。但是,因性格原因太过放纵自己,吃喝毫无节制,得了癌症,最终在四十几岁正值大好光年的时候就不幸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都不禁感慨和唏嘘。青音说,这是一个关于他自己家族的故事,故事中的这个老大就是自己的父亲,老二是自己的亲叔叔。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生活习惯这件事儿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是有多重要啊。
所以,如果你想改变,就要从第三个8小时开始改变你自己。
2、关于三大有毒信念
青音提到了关于障碍我们人格成熟的三大病毒性信念,也叫病毒性信念,这是一个来自心理学中的名词,是让人类受苦的限制性信念,分别是:无助、无望、无价值。
无助。就是当一个人相信他想要的结果是存在的,也是有可能达成的,但是他自己不相信自己具有得到这个结果的能力。在此举一个例子。
比如,一个人看到另一个人买了一辆跑车,他很羡慕,但却说,“切,开这种车的人不是贪官就是富二代”。在他的语言背后有一句潜台词,我不是贪官也不是富二代,我不会拥有这样的跑车。从他的语言里我们看到他的无助,他不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所以才有这样的言语。无助会让人产生攻击,可能自我攻击,也可能转向攻击他人。但不管是自我攻击还是攻击他人,都是为了取得一种心理平衡。
无望。跟无助相比,无望毒性又强烈一点。无助只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达到,而无望则断绝了去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不相信他想要的目标是可能的。一旦人的可能性被锁死,他的生命便被锁死。陷入无望的人,会成为一个受害者,觉得不管我做什么都不会有用的,我想要的是不可能达到的,这在我不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如果你跟有着“无望”信念的人谈话,你就会感觉到深深的窒息感与无力感。她们给你的回答,永远都是“这是不可能的”、“他不可能会改变的”、“我怎么做都是没有用的”.......
无价值。这可以说是这三个信念里面最毒的一个。无价值从根本上否定了自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他相信目标有可能达成,他也有能力去达到目标,但即使达成目标他依旧感觉没有意义,因为他不配得到这些。这是让人绝望的地方,自己都不允许自己优秀卓越。比如有一些在某些方面很优秀的人,每次你夸他的时候,他都表现出强烈的不敢当,甚至对你心生不满,以为你在贬损他。
以上三大有毒的信念,是可以把人拉到霍金斯能量图的最低层级的。最后会让人产生最伤人的最低级的负能量“内疚感”和“羞愧感”,不断的自我怀疑,自我攻击,最终的结果是:你会越来越自卑,严重者可能得抑郁症,最严重的甚至可能达到杀人的地步。
那么,该如何改变自己呢,青音姐给我们解码了拯救人生的七部曲。
第一,要有目的静心。
有人问,静心怎么理解呢?我们先来说与之相反的一个词,现在非常火的一个词——焦虑。
青音说:焦虑的人是最没有智慧的。
但焦虑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得到化解的。比如早起听音乐,读书,思考,锻炼,冥想,以锻炼自己的定力。
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中尝试着做一些事情,抛开手机,电视,很专注的去做,完成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可以静下心来的。
第二,自我肯定。
“一个人不是因为有了成就才变得自信,而是因为他自信了才会有成就;一个人不是因为优秀了才会自信,而是因为他自信了才会变得优秀。”这是青音姐总结出来的她自己的人生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第三,要有内心的演练。
实践梦想的道路上,内心演练是一种十分强大的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改掉身上的不好习惯,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安安稳稳地不断的往前走。
第四,坚持锻炼身体。
锻炼身体的好处可以从我自身说起。我以前是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三天两头感冒,吃药。自从五年前启动跑步模式之后,每年难得生病一次。即使感冒了,不用吃药,只要稍加注意多喝点热水,三两天自行就好了。不必说跑步让我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工作中的精气神也足了,人也变晴朗和活泼了;通过跑步,抵抗力变得越来越好,这实在是锻炼给我带来的意料之外的惊喜啊。
第五,开始阅读,读好书。
可能有人又会说,我工作忙,我要带孩子,我没有时间阅读。那我要告诉你,世界上很多人都比你我更忙。星巴克创办人霍华德·舒尔坚持晨读25年;畅销书作者哈尔·埃尔罗德用阅读创造了人生奇迹。著名作家杨绛说过:用生活感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感悟生活。
我相信每个人,每天再忙也会有自己的碎片时间,在这些碎片时间里,我们就可以用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阅读。现在的电子书,微信读书,互联网上种种免费的好书不需要花一分钱便随手可获、信手拈来,这种机会我们何不珍惜,何不珍爱呢。
第六,坚持写日记。
每天睡前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写一下自己的心情。如果实在不知道写什么,我们可以把自己生活的所闻所听随时随地记录下来,随时准备一个小本本或者打在手机备忘录里。坚持下来,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东西经过记录内化我们的心里,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带来富足感。
第七,自我关怀。
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奈弗在过去几年对自我关怀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她的定义,自我关怀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1. 冷静的观察:不要急于摆脱痛苦或与其争斗
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急于摆脱痛苦或与其争斗,而是要带着承认的态度,去感受此刻自己体内正给我们带来痛苦的压力与负担。
2. 共同的人性: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会经历艰难的时刻,无论是内心还是外在,都不要在压力甚至磨难面前轻易退却。我们应该时刻记得,痛苦和疾病、衰老、失去、失败以及受伤一样,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共同的人性。这么去想,有助于我们重新在内心建立起必要的联结感与归属感。
3. 对自己友好:与其自我指责,不如用友善的态度来和自己打交道。
自我关怀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某种令人压抑痛苦的体验,同时又有能力去感知这种体验所带来的感受,并且还有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用足够的爱与善意来照料自己——照料的方式可以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身体上的,也可以通过某种特定的行为。
具体要怎么做呢,我们来举个例子,你就会明白。
克里斯托弗·肯·杰默和克里斯汀·奈弗在美国创立了“内省的自我关怀课程(MSC:Mindful Self-C o m p a s s i o n ),专门用于发展与传授自我关怀理念。在这门课,以上要素的协同合作被描述为“生存在爱与联结中的能力”,有了这种力量的加持,人们便可以更加聪明地面对痛苦的体验了。
然而,如何在具体的特定情境中,获得并施展这种“爱与联结的能力”呢?下面这个关于萨宾娜的例子就会告诉你。
萨宾娜没能成功地戒掉甜食,这让她觉得很是羞愧与失望。可她并没有阻止自己的身体去感受这两种让人不好受的情绪。她开始直面自己心中的沉重压力,决定用充满爱意的关怀,而不是担忧与指责,来照料自己。
她首先承认,眼下正处在一种让自己喘不过气来的艰难境地:“这太令人失望了!蠢透了!想改掉一种已经养成的习惯可真是不简单啊。”(冷静的观察)
接着,她积极地想到,其实许多人都深受体重过重的困扰,也都经历过屡次节食屡次失败的打击。因为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会导致肥胖的食品,强迫自己不去接触它们简直是难上加难。她深切地感受到,造成这个困境的责任并不在她自己,别的人也正跟她一样为此而心烦意乱呢(共同的人性)。
然后,她把手放到胸前心跳的地方,让手掌的温度慢慢地传到心脏。这个触摸自己的动作,让她平静了下来。
她开始想象,如果这时一个好朋友正坐在她的面前,对方会跟她说些什么。“亲爱的,我很高兴你这么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你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小小的一次偏离目标没什么大不了。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可能遇到。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希望你能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友好)
这下,萨宾娜觉得心里轻松多了。她既原谅了自己一时犯的错,也重拾了信心,继续坚持原定的节食计划—不过这一次,她允许自己每周开一次戒,吃一回甜食,而且,还要高高兴兴地去享受它。
研究结果表明,与自我指责相反,一旦学会自我关怀,人生的低迷状态就会马上改善。一旦学会了自我关怀,人们的恐惧心理和低迷状态都会得到大幅的改善。